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山楂树之恋

作者:艾米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个人简介
艾米,女,2005年开始在文学城连载纪实性长篇故事,著有《致使的温柔》(与人合著)、《十年忽悠》、《不懂说将来》、《三人行》、《同林鸟》。
内容简介
《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
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
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
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
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贴,建议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 迟竹强 2011-05-11
    《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如果不是这样,或者是有谁因为变故离开,就会觉得很遗憾,本来我们就是在故事中寻找现实生活中不可能… [阅读全文]
  • 迟竹强 2011-05-11
    看《山楂树之恋》,不管是在哪一章,哪一节,心底并未出现那样的希望,是让人没有期待的看下去。没有在心底里安排最后静秋要和老三怎样,冲破什么样的困难在一起了。而只是顺其自然的跟着作者的感觉走。至于到结尾,老三在痛苦中离去,也未曾觉得伤心,也没有流泪。似乎冥冥中觉得该是这样的。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真正让我感动的并不是静秋和老三的之间的感情,而是老三的付出… [阅读全文]
  • 迟竹强 2011-05-11
    《山楂树之恋》纯真爱情引发山楂树现象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家庭成分不好,静秋一直很自卑;而英俊又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之子老三却喜欢上了静秋,甘愿为她做任何事。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据了解,这个令所有读者心酸落泪的故事完全是真人真事。老… [阅读全文]
  • 张东阳 2011-05-11
    这个周末,因着灼人的热浪,躲在家中,把《山楂树之恋》又翻了一遍。这部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小说,却镌刻着深深的伤痕格调:在国家话语的宏大叙事下,个人命运渺小如蚍蜉,被运动挟裹于滚滚时代洪流,高唱着理想与主义的青春之歌,却被现实的冷漠、斗争的残酷、物质的匮乏统统粉碎殆尽。一代人,习惯集体回望那个年代,缅怀他们集体被埋葬的青春。情感被克制压抑,思想被禁锢束缚,… [阅读全文]
  • 徐玮 2010-02-27
    很多很多的小说基本都是在上学那会儿看的,厚厚的小说对工作后的我,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和兴致,好像是前年,家人在我的包里塞了一本《山楂树之恋》,在火车上睡了一觉,早晨醒来没什么事,无聊之中看到这本书,带着塑料薄膜的包装,拆开后翻了翻,然后,我就坐在火车卧铺靠车窗的小凳子上,一动不动看完了这本书,泪流满面。对于这本书,翻完后,感动过,就不曾再翻起过,沉浸于对别人故事… [阅读全文]
  • 王延蛟 2010-01-01
    《山楂树》原本是首苏联歌曲。按当时的观点,《山楂树》不仅是黄色歌曲,甚至算得上腐朽没落、作风不正,因为歌词大意是说两个青年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也觉得他们俩都很好,不知道该选择谁,于是去问山楂树。歌曲最后唱到:可爱的山楂树啊,白花开满枝头;亲爱的山楂树啊,你为何发愁?最勇敢最可爱的,到底是哪一个,亲爱的山楂树啊,请你告诉我。1974年,苏联的东西在中国早就… [阅读全文]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谁在读这本书?
徐玮

14年前读过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