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伟诚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陶氏化学的前董事长、CEO,而陶氏化学一直是美国制造业内大名鼎鼎的企业,因此,他在《美国制造:从离岸到回岸,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体出了美国企业家的一种思想泛起:美国,希望制造业回归国内。
其实这不是一种新的思想,但一直都零星地体现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上,并没有人系统地表达出来,直到新世纪之后,人们发现,美国的制造业,基本上已经流失殆尽了。
美国制造业的流失(或者说离岸生产),并不是一时一处,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实现的,这是过去几十年里逐步累积下来的;如果要回归,也不是一时一处就能搞定的事,这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完成——当然还要在大家都有这种意识的前提下。
离岸生产好吗?当然好。如果不好,不可能这么多美国企业都在搞。经济学上也有提到,就是只做高端的,不做低端的;研发/设计、营销/销售是高端的、高利润的,生产制造是低端的、低利润的,因此,集中精力做好高端的就行,低端的外包。
这当然没有错,但人们可能并没有及时意识到:你不做所谓“低端的”,那慢慢的,高端的也就做不了了。研发与制造,并不能完全分开的;你没有制造环节,那研发人员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研发起——与之相对的,制造环节有动力、有条件去搞研发,以及打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推广与销售。慢慢的,承接了“低端”制造业的国家,就能超赶美国。
除了制造所带来的利润本身,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纳税,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就业。
没有更能比制造业能接纳更多就业人口的行业了。金融业可以么?服务业可以么?并不能。但随便一个工厂,就能容纳几千上万人,这才是制造业的最大作用。如印度,金融、软件、服务业都不错,但事实上这些行业,能容纳一千万人就业就不错了,那剩下的十来亿人呢?
美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陶氏化学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利伟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美国制造:从离岸到回岸,如何改变世界》一书,出现了。与之相伴随的,还有一系列的著作和文章。这说明,美国思想界,制造业回流,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思想了——如果还不能称之为“共识”的话。
从一战崭露头角起,到二战后称霸世界,美国靠的其实并不是原子弹,而是制造业;美国之所以一直繁荣至今,也是制造业所打下的坚实基础——而这个基础,之前正逐步被历届美国政府所抛弃。从奥巴马开始,到特朗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这也是最近十来年,美国制造业开始回流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原因之一。
美国已经在行动了,我们中国,是不是也要加快制造业升级的步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