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017年开春的时候,毕慧芳大姐给我说,她也要出书了,是关于新农人的,我拍手叫好,新农人运动走到今天,是需要一些梳理和总结了。作为新农人的领袖,这些年她走遍了全国的千山万水,看遍了新农人的千姿万态,也为了这项事业苦口婆心地说尽了千言万语,这些来自与新农人实践者们的一线交流,一定有着宝贵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会对更多的新农人们起到指导作用。
虽然我心里已经有了预期,但拿到书稿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吃惊,煌煌三百余页,累累二十余万言,不可不谓厚重。全书有十个章节,涉及到互联网+农业的各个方面,既有农产品的打造、农业营销这些新农人常见现实问题的总结,也有社交电商、生鲜电商、供应链等热点问题的探讨,对整个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这是一部新农人与农村电商发展的“实践论”。
说起新农人,我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也接触了很多,他们大多是返乡的青年创业者,普遍情怀满满,也有梦想,敢想敢干,大多都用新媒体抒发自己的情怀,用电商或微商打通上行的通道,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让他们的前进之路显得步履蹒跚。如何看待这种现状,我与毕大姐有着许多的共识。比如,有的是孤军奋战,一个人去包打天下,自然力不从心,以农业链条之漫长,即使大企业打通者又有几个?有的是粗枝大叶,豪言壮语感天动地,但产品出来体验不佳,多年下来长进不大;有的是急功近利,被成名要早、上位要快的互联网思维严重侵蚀,却忘了农业是自然的生产,必须按照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令人惋惜;还有的是叶公好龙,做做样子,装点门面,真正的实效却十分一般;也还有一些独行天下,没有团队,不会管理,单打独斗,俨然一个小地主;如此等等。我也曾急切地呼吁,新农人不能继续浮躁、继续粗糙、继续急躁,更不能狂躁,怨天尤人。
但新农人的危机远远不止于此,那就是他们曾经依赖的新媒体和电商载体今天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曾让无数新农人“莫愁前路无知己”的微博受到微信的冲击,在微博上的“天下无人不识君”越来越难,特别是不注重互动的时候,那基本等于孤芳自赏。而农村电商也已经走过了上网启蒙、基层布点的任务,农村网店超过800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万人,能上网的农产品差不多都上网了,竞争日趋激烈。即使2015年兴起的农特微商,两年后也已经显现疲态,刷朋友圈的效果越来越差了,打爆款也越来越难了。这一切都在显示,新农人在今天必须跟上新媒体与电商的变化节奏,与时俱进,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如何跟上电商新时代的步伐,新农人要做的可能不仅仅是要练好“第七项修炼”,而是要试遍十八般武艺。营销要变,品牌营销要跟上,产品打造要深挖,社交电商要转型,这是新农人必须适应的现实。其中最让人关心的莫过于农产品上行,就是如何把手中的好东西通过网上便捷地卖出去。而本书正是对以上问题作一一的总结与梳理,特别是就农产品上行分若干环节进行细致讨论,来得及时,内容接地气,一定也会很解渴。
如果说,我要接着本书再“续”叨几句的话,那就是新农人应该在纷繁复杂的农产品上行链条中寻找自己最擅长的环节。以新农人的实力,普遍无法包打天下,那就敞开胸怀广泛合作,不再是人人开店,犹如千军万马在挤有限的平台流量的独木桥,而是变横向并进为纵向成列,把每一个人最擅长的环节开放出来,在互利合作中接环成链,携手通过电商的独木桥。即使那曾经风风火火的微商军团,今天也面临自成体系向合纵连横转变的趋势,因为农产品是有季节性的,过了季节之后微商还需要继续销售。于是,南北之间互通有无了,东西之间开始互助了。
更重要的是,社交电商的平台化在加速,生鲜电商的寡头化在凸显,资本的魅影正在让新兴领域电商成为投资大鳄间的竞争,让一些曾经雄心勃勃的新农人愈加感到失望。但现实总是要面对的,即使恶浪滔天的海面,水底却始终平静,无论大的电商在前端如何激烈竞争,而农产品的源头却会始终如一地遵从农业的基本规律,当我们不能在海面上搏击风浪的时候,退一步也会海阔天空,那就是做好农业供应链服务,当好电商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从简单的“二道贩子”向深度的资源整合与渠道协同转变,把基于电商的大数据与农业的实际打通,既不是盲目的传统生产,也不是在电商面前“强颜欢笑”,而是找到农产品电商的可行之路。
“怒放枝头”是一种风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一种境界,如果新农人真的情怀满满,那就一定可以因时而变,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在农业互联网的进程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也一定会在合作之中实现共赢。
有你在,不孤单——这是许多男女常用的爱情表白。我把它借用过来,在新农人运动的征程上,有了毕大姐这样一位好老师,大家的前路就不会孤单,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别停下自己的脚步。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于古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