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鑄造新時代的職業靈魂!
工匠精神,似精神病;癲瘋之後,漸漸勢弱之?
士兵與工人。俗有“工兵”之說。“工”與“兵”,“工”常指“工人”;“兵”多指“士兵”;“工人”在人們的意識里,多是個歷史概念,也曾是 “’鐵飯碗’指工人”的榮耀符號;“士兵”的時代榮耀和意義,比方最可愛的人和紅軍戰士。 “工兵”一詞直接孿生了工人和士兵:經過訓練、一定技能、一定社會固定地位、數量不少和同質明顯、階層特點明顯、社會意義積極等。
工業革命直接成就歐洲和大英帝國;現代工業成就了美國的百年榮耀。前者體現的是“工人”的本源意義;後者是“工人”的科學和民主意義 。接下來就是“信息工人”的概念,在我們國家叫:新產業工人。“新產業”是信息化的產業或行業;“新工人”是知識性“工人”,這裡的“工人“一定不是純體力勞動者或科學指導下的技能工人,而應該是擁有創新能力的知識分子。工人是有社會地位的,和士兵一樣,他們不是社會底層人員,而是掌握社會領先產業通用型技能的人。就像士兵是經過嚴格挑選和艱苦訓練培養出來的。最好用1970年代的概念去理解新產業工人。
廣告里自詡“專家”也已經風過了,品牌的時代早應該過去了,(某些人還是在品牌的意識里狂征暴斂,甚至胡作非為,這些人是在為了賺得廣告費而阻礙新型產業走上正軌,特別是互聯網企業和媒體廣告商)。並不否認品牌對消費的正確指引,而是品牌的“毒性”不得不說清楚和看明白:品牌並不是實業的起搏器,相反,實業是品牌的根基,所謂的品牌產品絕對不會也不敢離開實業的根基。
“社會主義”和“實幹興邦”這兩條足以讓攀爬品牌的人汗顏。想想消費品中廣告促銷費用佔了多少?飯店和商鋪里的商業活動有多少是房租的費用?街邊鋪里吃一個包子又包含多少房租?進一步,這對服務業又有多大扭曲和傷害?這其中品牌造成的浮誇風最為嚴重。“老字號“不是品牌成就而是被歸於為”品牌“。
處於轉型社會之中,職業作為一個社會經濟地位已經被嚴重模糊。部分大中專院校把虛無縹緲的就業看成學校培養的指標,把打造名校部分寄托在某些個學生的個別成功的品牌宣傳上。誤導學生擇業不切實際,有的甚至狂妄瞧不起一般企業。當然這還與高校數量過多和自我管理不善有關。一方面中小企業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企業要求奇高;還有的就是畢業生無法滿意就業或失業,還有的被迫考研。
一句話:正視職業才能和諧社會。根據“工和兵“的解釋意義,職業代表廣闊的空間和足夠數量的需要;也是未來中產階級的主體。社會在品牌的刺激下,已經嚴重扭曲了職業應有的社會地位。去品牌化可能是去得的”最大槓桿“。建立廣泛的職業意識,才能有足夠的職業人士產生,也才能夠培育出新時代的職業隊伍以及職業靈魂,才能成就工匠精神。
在商業領域的今天,就像中國足球一樣。只有建立廣泛的青少年培訓基地和隊伍,才能把中國足球健康的發展起來,各種偏方永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足球在場上場下各種無休止的被爭論和指責。量化的足夠必然產生質變,誕生不可戰勝的新生事物。商業領域的最大問題還是在於創新不足和行業被資本威脅。政府方面已經十分注重發揮市場作用,都到了僅僅使用“負面清單制度“層面,且在創新方面有“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持續推廣;其次就是讓資本分散有效,避免資本大棒威脅初創企業的繼續創新發展。總之,市場經濟的公平、平等主體地位不能被任何具有壟斷性質的組織或個人輕易破壞平等競爭的機制。
中國即將攜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成為世界強國,結合信息時代的要求,企業更多將是依賴於知識和信息進行創新以適應現代化要求,新產業工人雖然還僅僅是個名稱,但是緊迫性一點都不小,知識和知識分子本身就具有自主性強的特點,也就是變化快的特點,素質持續提高才可能適應變化著的市場和消費需求,這種動態和現代化的要求必然要求高素質的現代職業人才。從這個宏觀層面來看,大量的年輕人被啟用到政府領導崗位,甚至有低齡化的現象,這樣可能也預示著新產業工人的素質亟需大幅提高。
未來二三十年后,我們國家成為世界強國,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也必將影響商業模式和產業性質。從模式上,消費者和生產者必然對立統一于社會主義性質的商業生態圈里;從產業性質方面,社會主義性質或集體性質的產業必然成為主流。這實際上,也符合更好的為顧客服務和“顧客是上帝“的真正落實,即現代化產業的內在本質要求。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說過去二三十年,很多企業的領導是出身銷售的話,那麼未來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大多出身職業素養較高的人才。銷售出身的領導引領企業開拓市場;職業素質出身的領導者勢必領導企業在專業領域更加有創新優勢,從而滿足市場需求,這也符合現在的企業經營是以戰略經營為主的必然要求和供給側要求。這種具有創新精神的職業出身的領導人和經理人具備了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靈魂,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事物或非物質文化均有靈魂。當然,靈魂是附體的、又是非物質的、也是非精神的。職業,作為一種專注于在一定社會分工情況下而被界定了的社會生產活動的子系統中的具有具體工作服務範圍的多責任主體其具有引領和持續優勢能力的人或組織而被賦予的積極社會意義。
職業首先是國家意識形態下的產業組成元素,其性質也遵從國家性質(這聽起來有點宏觀)。職業在信息化的現代國家裡,離不開國家產業的指導和戰略安排。其實,我們經歷的和正在經歷的品牌時代,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要比較品牌和職業的關係,很容易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分別用品牌和職業來代表而分析比較。打造品牌一個基本要求是價格就高不就低;而社會主義性質里有一個要求就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要實現共同富裕。品牌的這種一味追求行業主導和價格的品牌表現是無止境的,這種無止境的結果就是觸碰到社會主義的底線,被廢止。而這時候就是放棄價格遊戲進而坐實職業的主線發展,建立廣泛的職業群體和社會分工職業發展格局,再逐漸形成職業的磅礴發展風氣。假以時日,職業就成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發展的具有標桿意義(的概念)形成以有無職業素質為代表的主要社會經濟地位指標。把職業歸結為社會經濟地位要素而被社會普遍接受為職業的靈魂。
現在我們很多人對品牌的眷戀和無為的追求投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沒有正視品牌及其產生的背景。我們首先要清楚品牌起源於就是歐洲,美國人更多的關注產業和資本的壟斷力量。(提示:主要是應該知道歐洲的國家和中國是有不同的)。品牌過去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里,把我們牢牢的套住,導致了“三聚氰胺事件“和所謂的“牛奶比水便宜“,乃至現在一些企業在沽名釣譽”高檔飲用水“等等,。也被西方品牌像寶潔、可口可樂、安利等等企業掠去高額利潤,整個商業領域苦苦掙扎在品牌和西方資本的無奈和所謂的品牌消費里。
當用職業素養去替代品牌意識,人和社會各行各業都會冷靜下來,也許美麗將真正到來,社會更加文明、和諧、強盛。
看到一本把能把職業夯實的書,是職業之福,社稷之要。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資本魔頭和互聯網大鱷給普通人太多職業無奈,甚至是恐懼。一個根本的出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職業,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夠職業?還是夢想大風口的豬,亦或者能像許知遠說的自己就是一個底層的知識分子那麼優雅?
張海勤 2018年01月12日0236於廣州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影像、不得侵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