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书名有点让人皱眉,但其实这是本相当有趣的书,一点不会让人感觉枯燥。
作者托马斯•C•谢林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经济学教授,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书是“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之一。得几年前,我看过这套丛书中的《策略思维》,从可读性来说,这两本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通俗易懂,主题是讨论“起因合情合理,结果出人意料”例子,从中引发深刻的经济学思考,而这个起因当中很多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例如,出城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司机们纷纷减速,只为看一眼道路另一边的车祸现场。结果,为了能看上10秒钟,造成了交通拥堵,每个司机在路上多花了10分钟。以前的观点,交通的拥堵并没有考虑过这样的细节,或者觉得这种细节不是问题的关键。事实可能完全相反,正是这些微观的动机在影响着宏观的行为,或者叫微观的行为影响着宏观的结果。又如,作者应邀去作报告,发现800名听众紧密地集中在从第13排到接近后墙的座位上,而这并不是主办方的安排。作者设想和讨论了6种可能的动机,结果发现,即使大家都愿意坐得比较靠前,但是只要他们微观上都受“不应该坐在第一排”的固定思维的影响,就会出现前面许多排都空荡荡的宏观结果。这本书着重要解答的问题就是:出于一个想法的个人行为,怎么会“突然”变成了宏观上显著行动?本书的写作风格很人性化,都是从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入手,来对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的某方面关系进行分析。
你没觉得吧,书中讨论的这些东西就是人们一直抱怨的深奥难读的博弈论!看完后,你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师,并不一定与晦涩难懂划等号。深入浅出,方显大师功力。每个忙碌的清晨,高速公路都带着人们奔向城市的各个角落。突然之间,红灯亮了,汽车开始减速,车流慢了下来。出城的道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为什么城市之间的交通就因此发生了阻塞?司机们纷纷减速,只为了看一眼道路另一边的车祸现场。结果,为了能看上10秒钟,多数人在路上多花了10分钟。每个司机为了看一眼都花了10分钟。然而,其中只有10秒钟是为了自己能看一眼,另外的9分50秒都付给了前面司机的好奇心。这实在不是一桩好买卖。
本书研究了以上现象。无论这类现象很严重还是很古怪,所有这些现象都包括了一种行为系统,处在这个系统中的人在不断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试图适应,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不关心他们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一道产生了他们并未预期的后果。本书举例深入浅出、生动、富于想像,并充满了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