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德】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可称它为“德”。“道”和“德”的关系是二而一的,老子以体和用的发展说明“道”和“德”的关系;“德”是“道”的作用,也是“道”的显现。混一的“道”,在创生的活动中,内化于万物,而成为各物的属性,这便是“德”,简言之,落向经验界的“道”,就是“德”。因而,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的层面上,其所显现的特性而为人类所体验、所取法者,都可说是“德”的活动范围了。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把“道”和“德”作这样的一个区分:“道”是指未经渗入一丝一毫人为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可见道家所说的“道德”是着重于顺任自然的一面,而全然不同于儒家所强调的伦理性的一面)。(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P12,陈嘉珉辑)
2. 老子哲学,丝毫没有遁世思想。他仅仅告诫人们,在事情做好之后,不要贪慕成果,不要尸位其间,而要收敛意欲,含藏动力。(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P95,陈嘉珉辑)
3. 车载说:“《老子》全书谈及‘自然’一词的文字,计有五处,……《老子》书提出‘自然’一词,在各方面加以运用,从来没有把它看作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是运用自然一语,说明莫知其然而然的不加人为任其自然的状态,仅为《老子》全书中心思想‘无为’一语的写状而已。”(《论老子》)(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P132,陈嘉珉辑)
4. 【战争】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莫过于表现在战争的事件上。战争的惨烈,令人触目心惊:“师之所处,荆棘生焉。”这两句话道尽了战争为害的后果。(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P190,陈嘉珉辑)
5.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是很有道理的话。放眼观看,处处可以见到社会人群在求夺争攘的圈子里翻来滚去,其间的得失存亡,其实是很显然的。(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P240,陈嘉珉辑)
6. “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大溃”就是大祸乱的结果。陈柱说:“民熟不乐生而畏死,然压制之力愈强,则反抗之力愈猛,此专制政体之下,所以多暴也。”张默生说:“专制政府用威权压制人民,人民到了不能忍受的时候,便不惜轻死作乱。”(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P331,陈嘉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