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思考的艺术》读书笔记

书评人:王耀祥 2015-03-03 14:15 赞[0] 收藏

 这本书是我在台湾买的繁体书,大陆的书名叫《清醒思考的艺术》,两个版本我都读过,台版的翻译要好一些,由瑞士的鲁尔夫。杜伯里【Rolf. Dobelli】所著。重点讲述了人们常常会犯的非受迫性思考错误的成因和避免方法,对投资决策尤其有用。每读完一个错误,我就会停下来,对比自己是不是产生过类似的问题。

具体的错误摘录反思:

1.存活者偏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成功者的能见度压倒性高过失败者。因此,人们总会系统高估获得成功的希望。

2.泳将身材的错觉:泳将是不是因为游泳而有一副好身材,而是在之前就拥有好身材。这个在广告代言中特别频繁使用。只要姜筛选标准与结果两者互为错置,我们就会陷入此种错觉。

3.过度自信效应:高估自己在预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甚至严重高估。应对方式:谦虚,对所有预测抱怀疑态度,尤其是专家预测。

4.社会认同:当我的行为举止观点和周遭的人相同时,该举止就是对的。但就算百万人主张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变对。

5.沉没成本谬误:不要在已经发生的错误上面再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一部电影不好看,应该离开,而不是想已经付出了票价。在股票上套牢了,如果不值得继续持有,那就应该止损,而不是想着损失。有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人总是追求某种表面上的和谐稳定,避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6.互惠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人很难抵挡亏欠感。所以要先想着为大家贡献价值。

7.确认偏误:所有思考错误之母。将新资讯解释成合乎自己价值取向、既有理论、世界观的倾向。例如,符合自己信念的就是好的,不符合就是错的,或者特殊情况,预料之外的困难等等。达尔文在观察实验时候,强迫自己在30分钟内将与他理论相矛盾的观察记录下来。股市上也有很多例子,你觉得一个股票要涨,那你就会不由自主去找支持上涨的例子。避免的方式就是:干掉你自己。试着找出你的坚定信念的否定证明。写日记是发现确认偏误的一个好方法,放空自己的原有价值观,舍己从人,证伪自己的信念。

8.权威偏差:面对权威专家时,我们的独立思考就会不由自主地矮一截。用理性的态度来思考和面对。

9.对比【参照物】效应:在观察事物时,如果参照物较丑、较便宜、较小,我们会判定观察的事物较美、较贵、或较大。例如你买车的时候,你会为你价值100万的车定制5万的内饰,因为相比于100万,5万价格实在微不足道。同样10块钱,人们会愿意为食物多走10分钟的路,而不愿意为原价1000,打折990的衣服而多跑间百货商场。股市上,我们也经常会通过价格的高位和低位来对比现在的价格“贵”或者“便宜”,进行决策。

10.现成偏误:我们会借助一些易取得的现成例证,为自己描绘出一副世界的图像。根据留在大脑里面的印象思考,而不是根据量化数据分析。例如汽车事故的死亡人数远远多于坠机死亡的人数。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病致死的人数远远多于谋杀人数。要避免,找经验和思考方式和你不同的人共事。

11.“好转之前先恶化”的陷阱。先经历一番磨难痛苦,再慢慢好转起来。置之死地而后生。有可能是咨询人士的忽悠。

12.故事偏误:故事扭曲并简化了事实,让人偏离了关注的重点。人人都喜欢在事实的基础上赋予感情和意义,不喜欢冷冰冰的理性事实陈述。所以,学会讲故事吧!

13.后见之明谬误。从后见之明的角度上看,所有已经发生的事,似乎都紧密地遵循着某种看似合理的必然性。

14.司机的知识:表演得越真,可能越没有真才实学。真知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而“司机”的知识,往往是虚有其表。真才实学具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而骗子往往无所不能。

15.控制的错觉。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影响或控制某种事物,但事实上却无能为力。接受自己的无力感。创造一个“宽慰按钮”,让别人释放焦虑,实现有控制的感觉。关注更少数确认发挥影响力的事,坚定关注最重要的几件事,其他事情任由自行发展。

16.激励过敏倾向。人们会对激励有所反应,但他们的反应并不符合激励背后的意图。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与目标和想到达到的效果有关。

17.均值回归。极端成果背后,会向较不极端的成果回归。

18.公地悲剧:理性的人有自利的倾向,会“在公共草地上过度放牧”影响公共利益。克服的方式是私有化或者管理。实在不能够指望人类的道德理性。

19.结果偏误。倾向与用结果来评价决定,而不是根据【决策的过程】来评价决定。千万不要以成败论英雄。

20.选择的吊诡。选择过多会使我们的内心一片茫然。会导致不良决定,也会导致不满。因此,确定几个适合你的选择因素,足够好就可以,不可能达到最好。

21.讨喜偏误:由于你想受别人欢迎,于是你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事。当别人表现得对我们俞有好感,我们就愈有可能向这些人买东西或伸出援手。【有吸引力,出身背景,人格和兴趣方面相似,觉得我们对他有好感。】  让自己成为他人的镜子,展现和他们类似的行为、语言和动作。

22.禀赋效应:我们拥有某件东西,主观上会显著地为这件东西加值。例如一套房子,卖方估价会高于市价,而买方则会考虑低于市价。在准拥有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这种效应,例如拍卖会。

23.奇迹效应:把巧合或者奇迹等低概率事件赋予意义,例如神的力量,心灵感应等等。

24.团体迷思:一群聪明人组成的团队,因为每个成员都刻意去迎合被信以为真的共识,最终作出愚蠢的决定。“信念创造奇迹”,“如果大家意见一致,我坚持己见有可能是错误的。领导要指定某位成员担任”魔鬼代言人“,鼓励他敢于直抒己见。

25.忽视概率:我们会对发生的事件的规模有所反应【例如彩金的总额,或者电压的强弱。】,但是对于他们发生的概率,我们则近乎无感,缺乏对发生几率的直观理解能力。我们会垂涎可能的丰厚回报,而轻率投资一家初创公司。我们会凭收益来决定投资策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去衡量风险。除了零风险情况之外,我们其实不太会明辨不同风险的危险程度。

26.零风险偏误:人民对于灾难的恐惧【如化学污染、核辐射】,不管几率是99%,还是0.1%,都会同样心生恐惧。虽然不理智,却是正常的。只有零风险才能治好。我们如飞蛾扑火,对微小的残存风险付出巨大的心力与金钱。例如为了彻底根除恐怖袭击的风险,你必须为每位国民安排一名监视者,然后在监视者身边又安排一名监视者,最后推下去,全国人民都成了监视者,社会也没办法存续。对策:学着在没有什么是百分百确定的情况下过活。接受当下。

27.稀少性谬误。物以稀为贵,创造稀缺。【只有一颗蓝色弹珠,google的受邀邮箱】。对小孩的教育很有效。不要给充足的食物或玩具。当我们被剥夺某个选项的时候,会认为这个选项比之前更吸引。例如,你禁止什么,什么就越有吸引力。

28.忽视基本比率。精确的描述误导了我们,让我们不能冷眼面对统计事实。重视更大概率的事件。投资一定要参考好这个基本比率。例如一家科技公司,存活5年比率,只有20%,而5年后发展成为一个全球集团的比率几乎是0,大部分是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

29.赌徒谬误。人类相信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可以平衡命运的力量。例如:学生平均智商为100,测试50个学生,第一个为150. 问平均智商是多少?不能相信有智商是50或70的学生将其平衡掉。而是应该考虑(150*1+100*49)/50=101。在独立事件中,并没有平衡的力量,例如球每次开黑白的概率都是50%,就算连续开了18次黑,19次开黑的概率也是不会变的。如果抛硬币,连续20次都是正面,你绝对应该假设,这枚硬币是不是被动了手脚。仔细看清楚自己面对的情况,是独立事件还是非独立事件。

30.锚定。拿一些熟知的事物当出发点,借助此点推估出未知的事物。聪明人可以事先进行“出发点【参照物】”的设定。标的的价值愈无法确定,我们就越没有能力抵抗锚定。例如很多商品都是打上“原价”标签。 报价之前,需要将“锚定”设好。

31.简单归纳法。我们总是趋向从个别的观察推得普遍有效的确信,可是这么做显然是危险的。例如将一只股票随机的涨归结成自己眼光独到。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一个经过上千次证明的理论。在过去人类都挺了过来,因此我们也能克服未来的各种挑战。【只有现在侥幸存活的物种,才能说出这样的话。】。用过去推测未来,有可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思考错误

32.损失规避。坏事对我们的影响强过好事。损失100万产生的痛苦会比获得100万产生的痛苦要大很多。如果你要说服某人,最好不从可能的获利切入,而是从如何避免可能的损失入手。害怕损失的念头比期待获利的念头更能够驱使人们。股民有不愿意止损的念头,员工有害怕冒险的倾向。

33.社会性懈怠。在群体中,只要个人可以浑水摸鱼并且不会被直接看穿,就会浮现此类效应。团体决策有冒险的倾向,因为责任分散了。绩效考核一定要到个人。

34.指数增长。人类容易理解线性增长,但是对于“指数增长”【几何增长】却没什么感觉。所以每天进步1%很重要。例如:交通事故每年增长7%【十年就增长1倍】,通货膨胀每年5%,14.4年就增长1倍,货币就贬值50%。。指数增长有边界的限定。

35.赢家诅咒。拍卖的赢家,事实上大概率是真正的输家。因为标的价值不确定,极有可能会落在中值之内。游戏:拍卖100元,竞争双方都要为自己的最后一次报价付款。巴菲特说,千万别去参加拍卖会。就算要去,确定好并死守自己愿意付出的最高价。

36.基本归因谬误:人们在解释一些事时,往往倾向于自动高估人物对于事情造成的影响。极度以人为导向,【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我们会把战争的罪过推给某些人如希特勒。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受情势和行业的影响较大,受负责人领导能力的影响较小。

37.错误的因果关系。倒果为因。员工士气好,推升企业获利还是企业获利提升,使员工士气好?其实是关联性而非因果关系

38.月晕效应:迷失在某个观点,并用这个观点设想事物的全貌。个人身上的某些特质【美貌、社会地位、年龄】会创造出正面或负面的印象,对整体印象发挥影响。广告采取名人策略也是利用了月晕效应。会屏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不清事物的全貌

39.替代路径。在同一时空下,同样可能发生却没有发生的情况。你获得财富背后所承担的风险。替代路径不可见。例如利用衍生品投机,会有本金完全损失的风险。要谨慎看待较高风险替代路径导致的成功。看重经过长期努力,兴趣等无聊路径导致的成功。

40.预测的错觉。两种人会预测未来:一无所知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其实一无所知的人。预测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但是一旦命中,回报极高。

41.联结谬误。合情合理的故事会误导我们。我们喜欢对故事作和谐化和合理化的理解。背景越生动,越清晰,越引人入胜,我们犯下错误的危险就越大。相比于理性有意识的思考,我们更倾向于直观的思考,直观思考无法抗拒合情合理的故事。

42.框架效应。同一件事,如果用不同的方式陈述,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听者的感受也会完全不一样。同一种情况,人会倾向追求确定的利益,和避免绝对的损失。广告中特别注意,如98%不含脂肪,会比1%含脂肪的商品卖得好。这就是美化修辞的作用。

43.行动偏误:即使行动没什么用处,还是先做了再说。例如守门员扑点球,向左或向右扑的概率大于什么动作都不做。面临不确定时,先观察再采取行动是合理的选择。基因遗传的结果,狩猎的时候,沉思往往意味着灭亡。行动带来的结果会被人看见,能得到奖励。但是不行动得到的好处却往往没人理会。

44.不作为偏误。但凡作为与不作为都能导致损害发生的场合,就很容易产生此类偏误。政治上特别常见。如果一项政策有好处,但是也会有损害,人们往往看到损害而没看见利益群众的结果。

45.自利偏误:成功是自己的功劳,失败是别人的原因。找仗义直言的好友提醒。

46.享乐/痛苦效应。 得到的快乐和失去的痛苦感觉停留在我们身体的时效会比预期的短。高估情绪持续的长度和强度。1)避免长期产生负面情绪的环境,2)降低对物质满足的期待,3)让自己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过自己有兴趣的事。例如长期的友谊,持续发展的事业。

47.自我选择偏误。每当我们是抽样的一部分时,就要小心别落入这个偏误中。快乐的事,你会忘记时间。不快乐的事【塞车、排队】你才记得起时间的存在。

48.联想偏误:把不相关的因素联想在一起。例如演讲成功与穿的衣服,漂亮的售货员和太太。广告特别擅于,例如可口可乐和快乐,幸福,年轻,活力的联结。报告负面信息的人会受到负面的评价。

49.新手的运气。开头有好运气,千万要小心。检验自己,证伪自己的假设。

50.认知失调。对现实情况的自我安慰。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51.双曲贴现。同样的一个月后能拿到1100元,一年后1000,13个月后1100,我们能接受,但是现在1000,一个月后1100我们会选择今天的1000元。做决定的时点和获利的时点越接近,我们的“情绪利率”就越容易跟着调升。当我们越能控制冲动,我们就越能避免错误。

    

在群体里面容易依照别人的想法过活;在孤独里容易依照自己的想法过活。只有在群体里还能保持独立独行,才值得我们注意。

因为对付思考错误费心劳力,所以,建议在后果影响重大的情况【对个人或商务方面至关重要的决定】下,需要好好对照检查自己的思考谬误。在后果影响层面微小的情况下,交给直觉负责就好。

思考的艺术:非凡大脑养成手册(第8版)

作者:(美)拉吉罗 著,马昕 译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0-1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王耀祥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