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不断变革的世界里寻求发展
《持续竞争力》是由英国学者菲利普·赛德勒(PhilipSadler)于2002年所著,它的出版并非偶然。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管理学家查理斯·汉迪(CharlesHandy)应邀在英国皇家艺术学会(RSA)做题为“公司的目的是什么?”的讲座。他的演讲引起了企业家们的浓厚兴趣,于是皇家艺术学会决定启动“对未来公司性质的调查”研究项目,此项目得到包括IBM在内的25个知名企业的支持。1995年,调查结果汇成《未来的公司:企业在不断变革的世界里所起的作用》报告,并公开发布。这项工作同时也促成了1996年“未来公司研究中心(Tomorrow’sCompany)”的成立,赛德勒先生被邀请加入董事会,并主管研究委员会的工作。在其三年任期中,赛德勒先生察觉到:一个重大的变革过程正在形成,这一进程可能对自由市场性质的资本主义产生深刻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只以财务指标陈述他们的发展目标……于是,赛德勒先生搜集证据、研究案例,最终于2002年完成并出版了《持续竞争力》这本书。
全书讨论的问题都聚焦在利益相关者这一特殊群体上,作者通过分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奉劝企业摒弃过去那种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转而采取一种更为包容性的经营战略,妥善平衡企业经营、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的利益,以保障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潮流中顺利航行。通过作者的一番阐述,可持续发展最终被引入到企业经营的核心战略中去,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的环保工作者借鉴。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加之认识的局限,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非政府组织,或是新闻媒体,都曾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发展置于势不两立的境地,一些人只顾控诉企业的罪行,欲除之而后快。这样简单而粗暴的方法,未能切中企业经营的要害,非但不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反而会引起反抗和不满,收效自然不好。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持续竞争力》中的思路,从企业角度出发,运用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第一,我们需要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更全面的认识,这一概念其实是包括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范畴的,如果我们仅仅从环境的角度去理解的话,未免太狭隘;此外,我们还需要多积累一些社会和经济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更好地与企业家对话。第二,我们需要掌握更多、更具体可行的企业实践,以向企业展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道,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甘当学生的积极性,才更愿意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
这本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提到并介绍了许多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重要概念和机构。例如,第三章从环境、经济以及社会三个维度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第四章介绍了关于社会责任投资的有关情况;第八章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理论。书中还多次提到SustainAbility、AccountAbility、未来公司研究中心(Tomorrow’sCompany)、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EIRIS、全球报告组织(GRI)等机构,这些都是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者所应熟知的重要机构。因此,透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很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前沿知识,这对日后的研究和实践都大有裨益。
这本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首先,第三部分关于企业领导力和组织的论述略显单薄,与前两部分放在一起让人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而且论述的内容也不如第一、第二部分精彩和深刻。第二,中译本质量差强人意,一些词语的翻译不是很准确,有些句子不顺畅。有条件的读者还是去看英文原文更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