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天资聪颖。记忆力和领悟力超群,所以这“六年孔夫子”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使他对《论语》的章句烂熟于胸。这从他青年时期对《论语》的信手拈来的引用中就可以略见一斑。
1913年,毛泽东在师范读书时,作了不少读书笔记,题名为《讲堂录》。在《讲堂录》中,毛泽东多次引用《论语》。如:
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以好学称颜回,
则日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徒众三千,而仅
以好学称颜回;称颜回而仅日不迁怒不贰过,此其故可以思矣。
这段话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学而》,该篇中孔子告诫弟子先要躬行“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毛泽东借此说明行事比学文更重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