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从小喜读文史书籍,他在上海中国公学写的《西汉经济状况》一文,曾得到当时中国公学校长胡适的赏识,时年仅20岁。后来他决心研究明史,多少带有一点偶然性。那是1931年上半年,吴晗在燕京大学图书馆读线装书时,找到一本《婺书》,其中有吴之器撰写的《胡应麟传》,传中说胡氏的卒年在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存年52岁。这个存年,如能得到证实,就能纠正顾颉刚在《四部正沩序》中关于胡应麟存年六十以上的说法。出于这个动机,吴晗写了长达四万多言的《胡应麟年谱》,考证了胡氏存年确是52岁。胡适认为这是一篇“功力和判断都不弱”的文章。吴晗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后,胡适为帮助他解决学习费用向清华校长提出希望能关照吴晗时,附上了《胡应麟年谱》。为此,吴晗在进入清华大学史学系时,系主任蒋廷黻就劝吴晗“专攻明史”。胡适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劝告”,并要吴晗“训练自己做一个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