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战车打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常见的战争形式,但不是每个国家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造出更多的战车,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强大。当时的礼制对于不同等级的国家有着严格规定,所谓"万乘之国"、"五千乘之国"或者"五百乘之国",这些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规模,也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所在。
然而,打仗的规则,并不是由战车最多的"大国"来规定,而是遵循一定的礼仪,这在双方都是约定俗成的。比如要等对方都准备好了,鸣鼓之后一起动手。公元前638年,宋国和楚国在泓水边作战。宋国先到达战场,列好队形,而这时候交战对方的楚国虽然已渡过河,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布阵,这时候如果宋国出兵,一定会将楚国打败。但是宋襄公是个遵守礼仪之人,战争的礼仪就是"不鼓不成列"。结果是,提前到达事先准备好的宋国被打败。
战争中的这些礼仪规则,是今天称之为的"软实力"所在。这位宋襄公是一位有文化的人,是一个讲信义、守礼仪的人,而不是一个战争抢劫犯、暴徒。如果仅仅从成与败的角度来看,这位宋襄公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如果论"感召力"、"吸引力",那么,当年与宋襄公打仗的那位楚国国王没有人记得他了。这个故事其实并不表明"仁义之师"的失败,宋襄公败在应该更多训练他的军队,令其拥有作战能力。
我们知道先贤孔子 "克己复礼","礼"是指在他之前的西周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到了他所处的时代,它们已经式微,人们依据强力、臂力而占天下,不讲信用和仁义,令这位中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大师忧心忡忡。在孔子看来,人不应该依据他的自然本性而行动,想要什么便不择手段,这会让人倒退到禽兽的地步,"无异于禽兽"。相反,人是需要训育或者化育的,这就是文化最初的含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