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小潜移默化的教育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指责人心,是多么人心的事。自己可以占据道德最高点,而将坏事的缘由归咎得如此简单。
在19世纪下半叶,有个叫史密斯的的外国传教士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中国人的德行》的书。其中对中国“国民形象”的经典描述,连鲁迅也认为客观深入。
其中,史密斯对中国人“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的概括,即是“小悦悦”事件中国民性的写照。对此,他列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看到一个弱智的儿童,会说:“这是个傻子!”再就是面对弱势人群,可以见死不救:有一年寒冬山东某地的一家旅店拒绝一家冻得半死的三口半夜投宿,原因是怕这些人会死在自己的店里。最后这三个人被无情地赶出店门,当夜就全都冻死在大街上。
无疑,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时代,但我们也不可否认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与危机。“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有网友称这一事件“是中国人的耻辱”。还有人写道:“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看了后,心都凉了。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反省,思考如何终结这种冷漠。”
事实上,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反思。
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至少,在一些永恒的命题前,没有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