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国志演义》及戏剧、说书的影响,对于关羽崇拜,几乎人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为历史人物,关羽在正史《三国志》中得到的评价实在并不算高,陈寿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但陈寿怎么也不会料想到,千载以后,关羽作为武圣人竟然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明清间一度遍布全国城乡的“关帝”庙宇,不但使刘备、曹操、孙权这些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黯然失色,就连“万世师表”的文圣人孔夫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清代关庙中的这样一幅对联,颇能概括关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巨大影响:“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明清两代关羽已经赫然成为国家神,统摄三教,覆盖全国。但今日宗教学界各自独立,似乎并不清楚对于历史上关羽人而神、神而圣的提升过程。
作为一个长期的,影响广泛的“活”信仰,关羽的形象从来没有封闭凝固在文字或传说中,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如何将各个不同时代的关羽形象,恰如其分地放置在具体生成的背景之中,凸现其变化的因果联系,以及与同时代其他宗教、社会、民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互动影响,然后又如何展现在文学艺术之中,这是《关公崇拜溯源(套装上下册)》的研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