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以这样一个隐喻的形式概括了中国式的大败局。那些著名企业,存在于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法治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冒险者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不时运行于灰色的中间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
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的《大败局》,也被人们称为是一部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的教科书。书中通过对瀛海威、秦池、爱多、玫瑰园、飞龙、巨人、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等十家在中国曾经辉煌一时的明星企业的陨落轨迹过程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这些企业在那个商业环境中从兴旺到衰落的过程。
《大败局》不是一本阐释经济原理和企业管理的书,它仅仅是记载了一类中国企业的灾难。然而,作者把握住了这些灾难背后的共同点,即市场经济只能按其客观规律运行,在那个“激情年代的终结”来临时,企业所面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初期,企业的发展不再受国家计划的约束,企业经营者在缺乏长远计划和经营理念的情况下个人英雄主义的极端化,可能能是企业领导者在商业圈出奇制胜。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面前,都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我们看到了“秦池”作为中央电视台广告“ 标王”时,那种盲目甚至是狂妄的设想,以至用数亿元的资金用于造名,而忽略了调整产品、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市场的日趋规范及竞争台阶的提高,中国企业界终于迎来了激情年代的终结。”中国企业是时候走入理性思考的时代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结局》一书不仅仅是对企业灾难的简单刻画,更为重要的是对富有激荡力的企业变革的呼唤。
浙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