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171、企业认识论

书评人:张海勤 2011-07-26 12:33 赞[1] 收藏

  企业认识论的重点是认识自己和认识市场。企业本体是主体,市场是客体。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就是认识论的来源,其桥梁就是实践活动。企业和其他事物一样,经由实践不断丰富本体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客体、服务客体。

  在信息爆炸、产品过剩、咨询公司纷杂等企业发展有关的讯息严重过剩的时代,企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态势。其中的多余资讯原因就来源于企业对市场认识的错误,也就是哲学上认识论说阐述的:不可知论和可知论。客户是上帝,其要求是对客户的认识必须清楚准确,根据哲学认识论的定律,市场是可以被认知的。在执行过程中,企业是不是已经准确认知了客户的需要呢?我敢说,很多时候,不少企业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市场的真实需求。客户的需求是理性的,张瑞敏说,用我们生产的产品去“买”换取消费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消费者需求的基因。这里面还有一个相对和绝对客户需求的知晓问题,究竟“度”如何把握?会不会陷入“左、右”倾向,我想这还是一个绝对认知和相对认知的问题。如果能够准确预测,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市场所需的整体情况,是可以准确知道市场需求数量的。从而,也可以决定生产态度。

  什么样的认知才准确的呢?企业认识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过去经验的继承、对于未来的预测,都需要一个度的把握。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确保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经验派往往采取的是改良的措施,极右派采取的是革命的措施。这些都是方法的问题,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判断上的正确与否?我们首先要知道认识论的过程,和相关措施的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基本程序。感性认识可以被经验派重视,因为他们会以经验来逐步认识,也可能受到经验的左右;极右派可能会认为,新生事物远没有经验派认为的那么简单,可能出现浮躁行动。事实上这两种必须紧密结合、协调认知新事物。企业对市场的认知,也是从感性认识、敏锐捕捉、取得先机,逐步了解市场的大小及准确需求。绝对真理性认识要结合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成果,积极分析未来市场的相对真理性,以决定未来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认知来源于实践活动。企业的实践活动多是采用市场促销及调研的方式。企业营销实践是企业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必经过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改变自己;一种是改变客体。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往往采取广告轰炸的方式改变市场需求。这种做法就是企图刺激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喜好。像大部分快消品的广告就是瞄准这个议题: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等无不是刺激消费;像国内的饮料企业也是如此,他们定位企业本体是有能力改变客体需求。而中小企业,不能够以广告开道,也不能改变客体需求,他们只能是改变自己满足需求、迎合需求。实践在这两者之间的作用就是不断的修订企业对客体认识的纠错;也是企业不断改善自己对客体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偏差。这一切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也是企业本体是不是彻底贯彻对客体负责的表现。

  企业管理往往有个人管理和集体管理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不同,就是对客体认识的实践结果不同决定的。家长式管理认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就是企业实践的动因。像宗庆后,感受到娃哈哈的品牌力量和服装市场的巨大市场,就断然决定从事娃哈哈服装。这种做法就是不承认自己认识上的相对性,(当然也不是说宗庆后不调查市场,相反,宗庆后经常深入一线市场),他本人认为自己完全能够通过下属的行动认知市场的变化实情。这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对市场判断的行为。而客观认知市场的行为,则认为,市场的认知需要不断的测试,以准确掌握市场变化及规律。集体管理行为,很多时候也是最终由一个人说了算,只不过是娃哈哈的宗庆后过于集中权力。这两种对市场认知的判断,其本质上就是主观认识多一点,还是客观认识多一些?其实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准确认知了市场需求。

  企业认知论是围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消费需求紧密相连,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在对市场认知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准确的因素干扰,这样就会对决策者造成错误的判断,而把握认识的准确规律,广泛调查,不难发现企业的真正所需。

大众哲学

作者:艾思奇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张海勤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