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之源来自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出版的《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德鲁克视社会和企业为有机体。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以下3个功能:
1、 管理企业
管理企业得首先回答德鲁克3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谁是我们的顾客?顾客的认知价值是什么?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并非由生产者决定,而是由消费者来决定;不是靠公司名称、地位或规章来定义,而是由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获得满足的需求来定义。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外向内看,从顾客和市场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所经营的事业。企业最高管理层首要职责就是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德鲁克关于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8大领域:市场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源、生产力、社会责任、利润需求,得到了美国商界和媒体的认可。美国《财富》杂志在开设的“美国最受尊敬的公司”和“世界最受尊敬的公司”的考量都是基于德鲁克关于企业的8大目标而设定的。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率先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50多年前他所提出的概念,在8年前已成为一项新的国际标准。1997年8月美国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即: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人权和劳工权益问题。SA8000体系认证已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其对于企业发展、全球贸易将会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有报道说,不久前,一家中国企业在竞标法国电信的设备采购时,开始接受法国电信严格细致的考察和认证,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为了规范中国的企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公司法》里增加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至此,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依法纳税都已成为强制行为,没有讨论的余地。这又印证了德鲁克的一个观点: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我们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健康的企业不可能在一个病态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同样,一个健康的社会也不会允许一个病态的企业生存和发展。
2、 管理管理者
三个石匠的寓言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管理者”。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地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当然,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在管理管理者这一部分中,德鲁克创造性地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他把这个管理原则视作“管理哲学”。
3、管理员工和工作
德鲁克认为,如果我们视员工为人力资源,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资源的特性是什么,而当我们把重点分别放在“资源”或“人”时,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惟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这是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最大的区别。使员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对管理者永恒的挑战。管理者不只通过知识、能力和技巧来领导员工,同时也通过远景、勇气、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
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思想的清风,他说:“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正确地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那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德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我们要重新审视曼德维尔的那句“私利邪恶成了公共利益”的格言。100年前,曼德维尔的原则被美国全盘接受。然而,时过境迁,20世纪“美国革命”的真正含义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
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
文:那国毅
出处:IT时代周刊 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