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百度公司CEO李彦宏的疑问。在写给员工的信中,李彦宏称: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处在变化最莫测的行业,技术的变革、资本的无情流动、消费者面对越发多元化选择时的不稳定,都让我们这家年轻的公司终日乾乾,如履薄冰。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我们的时代》一书无疑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我们的时代》邀请了三位学者:社会学家黄平、经济学家姚洋和批评家韩毓海,他们以对话的形式,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思想领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与梳理。这也是一种跨界性质的交流,韩毓海称之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学科,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就是通过交谈,达成差异的互补。
要解读我们现在的时代,就必须先了解那些过去的时代,在整个20世纪,中国最大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发展。黄平甚至认为,至少从晚清以来,发展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但是,问题也随发展而来。姚洋就批评道:看一看我们的城市,普通的百姓或被迫搬到遥远的郊区去,或忍受市区高昂的房价。
在漫长的20世纪,有着以下令人感慨的关键词:革命、工业化、自力更生、积累、生命健康、边防问题、农本主义。这部漫长的“三人谈”里,大量的对话背后,是一些提纲契领的关键词,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有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计划经济、民主、主权、公共资源、三农问题等;在上世纪90年代,关键词有民族主义、全球化、福山、凯恩斯、认同等。现在,“发展”依然是关键,但在这个关键词前面,又增添了新的元素,比如“可持续”和“科学”以及“和谐”等。事实上,《我们的时代》结尾篇就是讲“迈向和谐”的。这里也有一些关键词:和谐社会、中国道路、社会主义、中产阶级、人的主体性等。
经济和商业更需要和谐,虽然我们习惯将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认为提高效率就必须牺牲一定程度的公平,但是,姚洋提醒道:我们忽视了公平和效率在两层意义上是一致的。第一,提高效率本身是公平之一种;第二,如果平等仅仅限于基本权利和个人能力领域,而不是无限地扩大到所有领域,那么平等和效率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这是一本看起来有一点累的书,如果你能把这种累转化为乐趣,那就好好消化一下。正如韩少功所说:“这本书在许多问题上展示了交集和分歧,也许还留下盲点,但它更是挑战潮流和守护底层的知识暴动”。
文:金错刀
出处:新京报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