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书摘)改革可以,但不能动我的“奶酪”

书评人:郝金刚 2010-12-20 21:44 赞[0] 收藏

  “政府的改革是必需的。但是,我们的组织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不可或缺,所以坚决不能取消”,这种集团利己主义俨然已经成为改革前进的绊脚石。害怕变化、施加阻力的顽固势力往往会提出“赞同总论,反对各论”的歪曲理论。尤其是既得利益较大的集团,只要改革对其利益稍有损害,就会强烈反对。

  政府结构调整中最大的阻力来自政府下属部门及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正式开始,他们就通过示威游行、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等活动表示抗议。民营企业忍受着30%~40%的高裁减率仍推进残酷的结构调整。与之相比,公共部门集团利己主义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

  在政府公布公务员降薪10%以建立失业基金的方案之后,韩国总工会下属铁道、电力、烟草与人参等公共部门12个工会的代表联合起来反对减薪及公共部门结构调整,与政府之间发生了摩擦。而且,当政府下属部门在得知政府最初制定宽松的组织改组计划、最后却推出精减80%人员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方案后,立即利用通过报纸刊登全幅广告等方法制造舆论,并集体组织起来反对政府的改革计划。据悉,在实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甚至采取了“以内退处理,一次性发放大额退休金”等各种通融方法。

  当自己所属的组织受到外部威胁时继续坚守的想法出于本能的防御意识。但是,如果这是代表公共利益的准公务员组织的集体抵抗,就难免要受到极不负责任的责难。

  我任部长时,每当执行新的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各种各样的反对。如果“各论反对”的音调过高,就会影响到“总论”的实施。

  我认为,许多公务员并不想真正了解行政部门的改革方向。尤其对于职位较高的人来说,本应赞同改革原则和政策路线,并且以身作则,但是他们非常欠缺这方面的意识。

  先进社会应以市场经济、国民利益为中心。但是,官僚们仍然没有抛弃以国家为中心的“大政府、强政府观念”,仍然迷恋政府独权的行政方式。公务员无法成为改革主体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种观念差异和理念冲突。

  现在,政府追求的政策目标发生了变化。过去,“舍己奉公、牺牲个人”等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如今国民个人的生活质量问题高于一切,政府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干涉国民的生活以及导致效率低下。

  阻碍改革的顽固势力认为,他们一直坚持的做法无可厚非,而且坚信今后也要持续奉行下去。同时,他们还提出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政府只是“小政府”而不是“大政府”的主张。

  西方世界的“大政府”,是在经历20世纪初的经济危机之后形成的。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主动牵头创造就业机会,并向福利部门投入了大量的经济预算。而且,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由于国防产业的比重扩大,导致政府机构变得更加庞大。另外,因为当时东西方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尤其需要组建强有力的政府。

   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所谓“福利病”的依赖文化后遗症愈发严重,发达国家开始着手进行手术,采取了减少人均租税负担率、公务员数、政府的权限范围等措施,由“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型。

公务员并非官老爷:公务员体制改革面面观

作者:(韩)金正吉 著;李永春 译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彭小兵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