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只要我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就能将这种缺憾缩小,甚至能从中发现“维纳斯之美”。不放过文本中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积极探讨,精神是可贵的。但我认为,维纳斯之美正在于雕塑本身,残缺没有破坏她的整体形象,反而使人油然而生对美的崇敬。我们引领学生理解课文,也应该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有时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浅显易懂的部分,无须多费口舌。比如敌军气势汹汹,我军严词拒绝,只需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必网能心领神会。
卢沟桥之战,实质有三场战斗。桥头保卫战,宛平城保卫战,夺回卢沟桥之战中,对比诵读,呈现关键词,交流读后感受,学生更易从整体把握战斗的本质。如果让学生找出表现大刀队员们神通、机智的词,表现日寇可耻下场的词,看起来学生找得不亦乐乎,实质上削弱了语言本身的人文魅力,似乎有支离破碎之嫌;一味地找词,学生难以有鲜活的个性表达,失去了内心感悟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