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从“形”到“道”的思考

书评人:寇斌 2010-06-10 13:24 赞[1] 收藏

  最近在看本书,名曰《麻辣日本史》。

  在现在最活跃的70后、80后乃至90后一代眼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那个岛国似乎并不遥远。但同样对这些人而言,这个岛国的“发家史”却格外陌生甚至略有些神秘。而这一代人获取这个岛国历史的途径也仅限于中学课本里寥寥几页的概述。很可惜,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离开校园若干年后,又把这些寥寥数页的历史又还给了老师。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个邻国的认识始终停留在《蜡笔小新》和家用电器等物。

  其实,我们对海对面的那个国家的探索自古就有。从被他们效仿,到学习他们,又从屡次的战争中屡次走到和平共处,这两个民族始终是在不停纠葛共同走过近现代史。而我们普通百姓却始终对这个曾经是朋友、曾经是敌人现在又是友好邻邦的这个国家的的历史知之甚少,它是怎么出现的?有是怎么“发家”的,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非常幸运的是,《麻辣日本史》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鲜事”。与以往历史课本不同的是,它更像是一本茶余饭后或是上下班途中的时尚读物。也许有人会用她与《明朝那点事》进行比较。但这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明》书更像是在回顾自家的“光荣历史”,而《麻》书却给我们提供一把打开一个陌生世界的钥匙,而更宝贵的是《麻》书还可以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一些读书的愉悦和沉静的思考。

  《麻辣日本史》回放了日本幕府时代到日俄战争之间的那段历史,按作者的话说,这也是日本历史中,最为跌宕的一段时期,也是最“麻”、最“辣”的时期。是日本由动荡和贫穷走向稳定和强盛的时代。作者以一种近似于小说式的轻松笔法来回顾历史,为读者拨开历史的雾霾,逐渐勾画出了那个混乱,日本历史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尽管这些人物一闪而过、尽管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敌人,但却是这些人把一个被几只炮舰就轻易征服了的国家,一步步领上步入世界强国的行列“溜光大道”。

  本书区别于同类型的历史书之处在于它的“麻”与“辣”。以国人的理解,日本向来是清汤寡水,除了没有咸淡的寿司和吃了弄不好就会坏肚子的生鱼片外,几乎和“味道”是没有缘分的。所以,本来就已经很乏味的历史就显得更让人难以靠近。但《麻辣日本史》却给这个“清汤国家”兑入了幽默的调料,读者在阅读时,不但不会感到索然无味,更多的时候更像是在超市的调料区闲逛,各种辛辣味道频频扑面而来,叫人应接不暇。

  在品位日本国家崛起的辛辣之余,还有更值得我的思考的东西。当我们这一代慢慢学会了独立思考,当我们再重新看待海对面的那个国家,重新回顾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可能并不只是仇恨,正如陆川眼中的《南京!南京!》,我们这代人眼里的战争已经不只是国家利益的纠葛和撕杀,而更多地是在关注人性在这个过程中的蜕变。

  早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就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道。后来持续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这些人采用的改良方式不同,但都是遵循着同一条轨迹——那就是希望通过移植国外成功的“典型案例”把中国引向富强。但他们只是看到了这些案例的“形”而并没有真正领悟其“道”,也许这也正是他们屡屡失败的原因。

  可见,生搬硬套地效仿他国,只会引火上身,不但就不了国家和民族,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正如后来鲁迅先生认为,国人只是“体格健全”并不能富强中国,惟有改变他们的精神才能挽救中国一样,只有解放和启发民智才能真正获得那些“成功案例”真正的精髓。惟有学习、探究和认真梳理一个民族在崛起期间的民族意识和思想状态才能真正地把脉民族崛起的基因密码。

  也许这也是这本《麻辣日本史》在给我们带来娱乐的同时,又给我送上了一个趋于理性的思考题。

麻辣日本史:明治物语

作者:陈伟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喜军
  • 个人名片 谭玉芳
  • 个人名片 白桦
  • 个人名片 韩艳
  • 个人名片 李康枫
  • 个人名片 李冰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