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一位世纪老人,走过了风雨飘摇、朝代更迭、持续战争的动乱年代;经历了政治斗争、天灾人祸、狂热运动的动荡时期;风雨的历练,成就无悔的人生,晚年的季羡林被尊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之一,学界的泰斗。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通古博今的学识,更因为他朴淳厚真的品格和山高水远的境界,还有既具大家风范又不失赤子之心的人格魅力。
然而,季羡林只是一位从普通农民家庭走出的学者,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六岁离家倚靠叔父求学,少年时期更是胸无大志、温和胆小的人。是什么让没有任何背景的季羡林先生,一步步成为一代学术大儒;又是什么让季羡林先生度过人生种种关坎,终见人生辉煌。
解读季羡林,我们可以从中收获良多。季羡林先生在治学、立世、为人、处世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洞察世事的睿智和博大深沉的情怀也带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治学,季羡林先生主张勤奋、踏实、创新、交流。他推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考证方法。他说学者要有自己的学术良心,也要“广通声气,博采众长”,善于借鉴。
立世,季羡林认为不完满才是人生。人不应该把生活的基点放在完满上,不必苦求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更不必希冀占有全部。一个充实的人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甚至也能包容不足与失败;只要真诚地面对生活,留点缺憾,人生才有追求的快乐和搏击的梦想,才能想尽办法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走向成熟。
做人,季羡林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传承,在于承上启下。他曾说:“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他热爱工作,重视交友,并以“真”为做人的原则。
处世,季羡林先生要求自己“洞明世事,反求自躬”,常怀理解、宽容之心。同时对待别人的诋毁,不当糊涂的好人,而是“不重誉毁,荣辱不惊”,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