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84年平灭黄巾军时出场,到公元220年开春去世,曹操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36年。即使没有《三国演义》的渲染,曹操也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他曾经是那样的接近于统一中国,却在赤壁功败垂成。在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尚是尊曹贬刘的年代,奉曹魏为正统,因而有关曹操的笔墨自然也少不了,总体以褒扬为主,但也坚持了治史的严谨态度,真实地记录了史实。现就通过《资治通鉴》的描述,品读曹操的一生。
平黄巾 崭露头角
公元184年,是曹操在历史舞台的首次公开亮相。这年的夏四月,左中郎将皇甫嵩在与黄巾军作战过程中,骑都尉曹操率军来援,并在随后的5月份与皇甫嵩等合力大破黄巾,皇甫因此封侯。《资治通鉴》对这个首次公开亮相很重视,在表述完大破黄巾之事后,对曹操进行了专门的一段介绍,称其有谋略、有权术,行侠仗义,行为放荡,不受世俗约束;说当时的太尉桥玄对曹操青睐有加,并建议其结交主持名满天下的“月旦评”的许劭;曹操欣然前往,但许劭不开口,曹操只好威胁,于是就有了大家熟知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曹操大喜而去。从这段表述看,当时的曹操还仅是一个普通的僚属,增援皇甫嵩也是奉命行事,战功也不突出,但接下来的介绍则为曹操后来的所作所为做了预告性陈述,让大家知道曹操确实是非常之人。
谏王芬 显露智慧
公元188年,冀州牧王芬趁皇帝刘宏打算返回河间国的机会,阴谋劫持刘宏并废黜,另立合肥侯。为此,王芬征求曹操意见,曹操反对,并毫不客气地指出,废立之事是天下最大的灾难,不要只看过去的伊尹、霍光成功了,更应看到他们本来就身居高位,满腔忠诚,且充分权衡后才做决定,如果不好好想想目前面临的困难,仓促行动,岂不危险?最后,王芬果然事败自杀。在这一事件中,曹操可谓洞若观火,一语中的,行废立之事岂是像王芬这样的一般人随意可作之事!
回陈留 暗聚力量
公元189年,曹操改名换姓,逃离了洛阳,路上被中牟县一个亭长逮捕,但幸好县上的功曹因爱才而将其释放,最后历尽艰难回到陈留郡,随即变卖家产,招募勇士,很快聚起了5000多人。这次的逃离事出有因,当时的朝政已被董卓完全掌控,董卓又异常残暴,有识之士纷纷躲避,袁绍已先逃走,袁术紧随其后。曹操虽然被董卓任命为骁骑校尉,但依然观察到董卓的覆灭已为时不远,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毅然离开做应变的准备,并自立武装。果不然,很快就兴起天下共讨董卓的事件。
讨董卓 大失所望
公元190年,所谓的天下各路英雄开始聚集,共同讨伐董卓,结果形式上有十余万人,但一盘散沙,各行号令,不思进取。曹操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单独带兵出战,结果战事不利。于是曹操郑重提出分兵合攻的建议,但无人理睬;不仅如此,没过多久,因粮草不济,各路大军相继撤退,内部还起了火并,兖州牧刘岱竟然击杀了东郡郡长桥瑁。如此“义军”的所作所为实在让曹操大失所望,也就是从此开始,坚定了曹操自我发展的思路。
任东郡 独立门户
公元191年,对讨董卓联军失望之极的曹操正在求得脱身之计时,恰好黑山变民攻击东郡,时任郡长王肱抵挡不住,曹操趁机率兵赴援,结果大破变民,遂被命为东郡郡长,从这时起,曹操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接下来,曹操苦心经营,顶住了变民的骚扰,稳固了地盘,并以此为根基,不断扩张,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在公元192年被迎立为兖州牧。随后再对兖州全力经营,击退黄巾军,并敢对抗中央,赶走前来上任的金尚,牢牢掌握政权在手。再到这年年底,迫使黄巾军余部30万人投降,随军家眷有百万人之多。曹操从中挑选精锐,组成“青州兵团”,在有了根据地之后,又有了可靠的武装,算是有了一个可以打拼的家底。
大仇杀 不寒而栗
公元193年,曹操对徐州展开了疯狂攻击,一切只为了报私仇。起因是曹操的父亲曹嵩被徐州剌史陶谦的部将所害。为什么会被害?因为曹嵩所带的金银财宝很多很耀眼,不免使人见钱眼开,在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有军士实在抵挡不住诱惑,最后劫杀的悲剧发生。曹操当然悲愤异常,很快就率军攻陷十余城。蛤如果是攻陷也就算了,不,曹操把满腔的愤怒洒在了无辜的民众身上,他把俘虏的数十万老百姓驱赶到泗水全部屠杀。这还不罢休,又攻击徐州首府,但没拿下,就转而攻击取虑、睢陵、夏丘三县,全部屠城,鸡犬不留。这次的复仇是曹操人性阴暗面的充分暴露,而在以后还有上演,虽没有屠城,但灭族之类的残忍举措不时发生,从而为曹操留下了历史恶名,也对其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很快,因为屠杀边让的事件,让一些部属感到恐惧并叛变。
战徐州 腹背受敌
公元194年,对杀父仇人陶谦,曹操再次发动攻击,但不成想,正在前方厮杀,后院起火,张邈、陈宫等先后叛变并串联,秘密迎接吕布接管兖州。等到吕布一进入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最后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城,要不是程昱等忠心死守,曹操险成了丧家之犬,复仇付出了沉重代价。能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当时的风气有关,即稍有点实力,都想在乱世称雄,但主要是与曹操的残忍有直接关系,仅因为边让羞辱了他,曹操便杀了边让全家,引起了当地士族的惊恐,不然像陈宫这样的早期坚定追随者也不会叛变。这次事件,在曹操心中也留下了阴影,在其人生后期,多疑使其多次进行了更为残忍的诛杀。
迎献帝 棋高一招
公元196年,曹操派兵把流落于黄河岸边的汉献帝迎到了许县,从此掌握了“奉天子以令诸候”的战略主动,为后期讨伐各地的割据势力奠定了道义上的优势。曹操能迎来汉献帝,一方面是由于他在掌管兖州之初就及时上表中央表示衷心,有良好的政治形象;另一方面也是曹操决策果敢,与部属齐心协力之果。不像袁绍,也想过这一招,但犹豫来犹豫去,一会想另立,一会又想迎立,最终被曹操抢了先。
贪美色 教训深刻
公元197年春,讨伐张绣的战役已经基本结束,张绣投降。但转眼之间,张绣反水,突然发动袭击,结果曹操身中流箭,仓皇逃走;曹操的长子曹昂、大将韦典先后被杀,军队损失惨重。事件的起因很简单,曹操在纳降的过程中看上了张绣漂亮的婶母并纳之,这使张绣难受其辱,加之曹操又对张绣一个部下过于亲近,从而迫使张绣再次反复。这是曹操好色的最好反映之一,此后还会发生他与儿子曹丕抢纳女俘的闹剧和被后人嘲讽不已的筑台铜雀。前两年的大片《赤壁》就对赤壁之战做了新解,描述为曹操因贪图美色而导致战争失败,看来编剧也是从曹操的好色出发,进行了大胆而真实的演绎。
攻袁术 启程统一
公元197年,曹操发动了对袁术的攻击,虽然没有擒杀袁术,但也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袁术从此一蹶不振。这次战争标志着曹操启动了谋划已久的统一战争序幕。到明年,曹操又力排众议,攻破徐州,斩杀吕布,根据地稳步扩大,从而有了北抗袁绍、南并荆吴的实力。而且,攻击袁术和徐州都是就近入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战略很成功。
纳张绣 大显风度
公元199年9月,正是袁曹大战的前夕,让曹操刻骨铭心的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再降曹操。这次曹操表现出了惊人的包容,执手言欢,并命自己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命张绣当扬武将军。曹操在此事的处理上,虽受时势影响,为战略需要,但表现确实有大将风度,展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胸襟,在关键时候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稳固了防线,假如旧恨难消,那将又是一次腹背受敌。
战官渡 如日中天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对袁绍的决定性胜利,从此大半个北方纳入帐下,英雄事业步入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曹操思维敏捷,从谏如流,善于发现人才,成功指挥多场战争,人才聚集,猛将如云,势如破竹,迅速扫平袁绍残余势力和辽东的乌桓部落,北方归于一统,为进而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后的几年是曹操个人事业的巅峰时刻。
败赤壁 人生转折
当即将渡江的时候,曹操不免信心爆棚,刘表的荆州大地轻易就纳入囊中,水陆并进,何愁东吴不平,刘备就更不用放在眼里。但公元208年的这场大火,使一切灰飞烟灭,曹操狼狈退回北方,此后再也没有跨江半步,直至生命结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心理变化。在此后的岁月里,曹操失去了往昔的英明和锐气,更加多疑残暴;不再踌躇满志,而是将整个战略收缩,处心积虑地考虑个人及身后的事情。公元211年,曹操开始享受“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不臣之心逐渐显露,此后开始封国,从魏公到魏王,一步步向篡汉自立迈进。即使以后遇到战略上的良机,也不再主动,而是适可而止。如公元215年平西凉的时候,将领们劝乘势入川,曹操说了句“既得陇又望蜀?”后撤退,其心已明显不在外围。
托终身 虎父犬子
公元220年春,曹操永久地闭上了那双让无数人胆寒不已的双眼。在此之前,他已选好了接班人,应该是放心地走了。但他没有想到,自己一手缔造的基业,在仅仅四十多年后就易手于司马家族。何以至此,不争气的儿子是主因。估计曹操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叹,虎父有犬子,选定的曹丕或许比曹植强一点,或许连曹植都不如,但都不是雄才大略的料。在曹操最终确定继承人的那一刻,曹丕的表现是欣喜若狂,大庆一场。当时就有大臣嘀咕,做了储君,大任即将来临,应是忧惧不已,像这般没有水平,难道魏家的江山能长久?结果不幸言中,这个曹丕确实在治国方面乏善可陈,既无一统天下的志向和能力,也没有继往开来的气象,反倒是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开启了腐朽的士族门阀统治,而对文学的热爱,又留下了吊丧学驴鸣的佚事,还开启了文学批评的先河,但对于治国毫无裨益。总之,作为皇帝,曹丕对不住曹操儿子这个响亮的称号。曹操曾在晚年自叹道,吾其为周文王乎?最后,他真的成了魏帝国的“周文王”,但可惜的是接任的并没有成为“周武王”。
风吹散 英雄依旧
往事已然越千年,曹操的时代距今已近两千年,但后人对于曹操的评说并不因时间的逝去而消散,无论如何,他是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明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尽管可能是一个并不成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