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不是教育的教育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 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5.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6.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
7. 可见,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8.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一章,李希贵先生向我们阐述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他从爷爷、父母、师长、友人身上吸取了无数的“精神营养”。爷爷的润物无声,母亲的风风火火,父亲的宽厚达观,老师们的殷切希望,张主任的谆谆教导,师友们的欣赏与尊重,都是无形的教育力量。
李希贵先生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重申了:情感教育、养成教育、激励教育、人格教育、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些教育的实施技巧,使我们感觉学理论并不枯燥,就像看电影一样轻松。
第一章 乡村中学
1、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2、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3、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她们并不是小孩子。
4、 我们这应该反思了,也许你并没有把学生看透,可他们却把你看透了。
5、学生渴望的不是偏爱,而是公平、公正;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会给他留下永远不能消除的阴影,甚至在他的同学中,他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6、 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7、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会,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8、教育有时候就这样奇怪:我们费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遗忘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终身受益。每一位善于思考的教师,都因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9、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10、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
11、 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12、我们总是把孩子视为成人,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审视孩子类似“闹着玩”的错误,结果就是“上纲上线”,就是道德品质的大是大非问题。其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没有多大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
这一章介绍了李希贵从教师走上高密四中校长岗位的历程,记录了李希贵语文教学思想、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形成过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李希贵看到的第一本真正的教育学著作。我也曾经看过,却忘个一塌糊涂。现在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却给我无限的启迪。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给了我无限的力量。
第三章 高密教育
1、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2、考试,是芝麻是西瓜,是一个很大的西瓜。
3、 如果把考试紧紧定位在评定优劣上,考试就必然成为一个教育的怪胎。
4、1998年提出“发挥高中龙头作用,一种靠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初中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
5、 全市初二的学生,每年将有一周的时间积极地参加活动。
6、 权力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拔出鞘。
7、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行政命令是靠不住的。
本章介绍了李希贵老师担任高密市教委主任的三年里所做的事情。他用“考试”指挥一台交响乐,推进素质教育从高中抓起,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造就一批“教育人物”,扬起教育督导的“尚方宝剑”,得到当地政府,柳斌、李连宁等专家的肯定。
第四章 强市之梦
1、面对挑战,我相信,只要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好,路,自然也就有了。
2、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干好!
3、还没有统一的思想,宁愿放下不做。
4、有效的管理一定是最简单的。对学校评估的指标越细,反而越不准确。
5、管理应当借鉴“裁缝”的做法:根据身材,订做衣服。
6、想起了农民种地,他们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意义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颗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
7、 看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习,比怎样学习、学习什么更重要。
8、 什么时候孩子们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9、 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10、 改到深处是制度。
结语 人生感言
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首先应该认知的学问。从教20多年,我自认为,我的成功不在于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当了校长,当了局长,而在于我从读教育这本大书的过程中,感悟了人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命形态,找到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重要。
有所不为有所为。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
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起点上的终点思考。
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
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还有: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没有老师的语文课”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两个班的学生,在半年没有语文老师的情况下,利用到图书馆阅读自修,最后的考试成绩竟然比平行班还略胜一筹,真是匪夷所思。
“不正是因为没有了教师口若悬河的分析讲解,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才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吗?”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
要坚持用多把尺子量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帮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寻找失去的信心,走进学生心灵,鼓励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
“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书中还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铭说过的话“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形却走的是与之相反的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
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
1、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2、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3、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也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4、青年时期的朋友群体至关重要。在贫乏的物质生活面前,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相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支撑着,虽然个性不同,但却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彼此包容,学会了互相欣赏,学会了和谐相处。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镜子,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老师,相处的过程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对于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不就是最好最自然的教育吗?
5、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6、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
7、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8、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并不难。但要把它写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和每一个学生的心上,化作每一个人的活的灵魂,就不容易了。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
9、互相协作。“你是天下第一,也要由天下第二来帮你。”
10 、原则性与灵活性。“只有集体意志的原则性,原则性才有权威;只有建立在集体基础上的灵活性,灵活性才真正有效。个人的 ‘ 灵活性 ' 常常是既害别人,又害集体,时间一长,也必然害了自己。”
11 、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目标,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互为条件;习惯于因循是危险的,因为往往走入死胡同。
12 、办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从良好的开端跳向令人陶醉的成功,因为这中间必然有挫折,只是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13 、一个人认为自己重要的背后,其实是他心灵深处沉甸甸的责任意识!
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自己重要,每一个人都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意识——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呢!
14 、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15 、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过去,我们做好心的“警察”,当勤劳的“保姆”,剥夺了多少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了多少本应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这种“管教”式的教育,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学到了知识,但失去了自我。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16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
17 、哪里闪光就从哪里打造。
内在的动力决定着人成长的速度。
18 、一种真正科学有效的符合人性的制约,应当既能够约束人又能够解放人。它约束的是对事业不利的行为,解放的则是人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
19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失败固然是成功之母,可失败多了,就成了成功的“后娘”。所以我们更加坚信,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20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增加了评价的尺子,就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从而使他们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