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要比一般的咖啡店贵?为什么飞机头等舱的价格要比经济舱高?为什么商店一年要降价两次、每次降价30%?商家究竟在跟我们玩什么“躲猫猫”?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英国经济学家哈福德的《卧底经济学》,透过卧底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经济问题。逐一曝光其中的秘密。这本书和《魔鬼经济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挑剔的英国人会争相阅读呢?
一语破题:揭底最怕卧底
在《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中,作者列维特与都伯纳像侦探一样为我们“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之后,列维特又推荐了另一本书,是“一本让读者着迷的经济学著作,是政府官员,企业领袖,大学生的必读书籍。”这本书就是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的《卧底经济学》。
有意思吧:列维特去做“侦探”,哈福德则去做“卧底”。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卧底可比侦探火。从《无间道》到《潜伏》,乃至于近期的《风声》,演绎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卧底”故事。这些故事很精彩,这些卧底都很出色。
较之战争年代的这些卧底来,哈福德这名“卧底”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最接近。哈福德被誉为“最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惯用的“手段”就是——用经济学家的视角审视世界,用经济学的方式观察生活,用最新的经济理论解读经济现象。曝光在现象背后的真相,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轻松诙谐、深入浅出的答案。
这一次,蒂姆·哈福德又给我们揭开什么样的谜题呢?看来他真的一卧到底了——经济生活的最底层,从身边的例子开始,揭露咖啡定价、超市打折、交通拥堵、保险买卖、频段拍卖等等背后的秘密,为我们揭开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之谜。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这位“卧底”做一趟揭底之旅吧,看看会发现些什么?
发现之一:卡布其诺背后的秘密
很多小资都喜欢去一个地方,在那里既可以品味香浓的咖啡,又可以凸显自己的高雅,相当有情调。这个地方就是星巴克咖啡店。在星巴克喝上一杯卡布奇诺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杯咖啡到底是谁在赚钱”?
星巴克从一个西雅图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的全球商业帝国,她的文化氛围和美味咖啡已经形成一种品牌,确实有着可观的利润。那么,从中赚了大钱的人,真的就是星巴克的老板霍华德·舒尔茨吗?
蒂姆·哈福德认为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他做起了卧底,透过咖啡的价格表象,揭露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相。他在书中写到:
星巴克之所以将一杯卡布其诺定价2.55美元,主要原因是隔壁没有卖2美元一杯的另一家咖啡屋。星巴克的卡布其诺之所以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既不是因为咖啡的质量,也不是因为它的员工,最重要的因素是位置,位置,位置。
还别说,星巴克的地理位置真的都不错,繁华的街道、高端的商场,无处不在,以此来抓住那“成千上万来回穿梭、有购买欲望的行人”。而且店内的环境设计也很好,你可以在那里喝咖啡,也可以在那里看书,甚至办公。
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星巴克的隔壁并没有其他的咖啡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蒂姆·哈福德告诉我们,其实,星巴克及其对手早已盯紧了那些位置,只是位置被控制了。所以要想弄明白谁賺了大部分的钱,只需想想在谈判桌的两侧:
一侧至少有6家相互竞争的公司,另一例是某个拥有一间咖啡屋理想位置的地主。只要让这些公司相互竞争,地主就能够确定合同条件,迫使它们之中的一家支付高额租金,而这种租金将抵消掉它们所期望的大部分利润,但不会太高。如果租金很低,留下巨大利润空间,那么另一家咖啡屋将很乐意为这一位置开出更高价。
地主可以与它们每一家签订一份协议,也可以只与其中一家签订排他性的协议。它很快发现,没人愿意为隔壁有10家咖啡屋的地方支付高额费用,所以它将一份排他性协议的价码抬到最高。
真相大白:赚大钱的不是“咖啡大王”,而是“咖啡地主”。
那你说我不喝咖啡,我喝奶茶,这不就行了吗?也未必,纵然如此,你不落入星巴克的圈套,同样可能会落入其他商家的圈套。因为你所处的是一个经济生活圈,卧底告诉我们:有圈的地方就有套,就看下套的聪明还是解套的聪明。
发现之二:超市调价背后的秘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商场、卖场经常打出“跳楼价”、“出血价”的标语口号。实在吓人,卖东西亏到跳楼、出血的地步,也真够“血”的了!但是,进去之后,发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为什么?蒂姆·哈福德说这叫“价格欺骗”。
我的一位朋友,特别崇尚天然食品,到超市里面买菜,从来只买有机蔬菜,他看了这本书之后,改变了习惯。为什么呢?哈福德告诉我们,超市其实是借着“天然”之名搞价格欺诈。这样写到:
“天然食品的流行有多个原因,原因之一是,由于不断有食品危害身体健康的消息出现,很多人认为天然食品更好,至少天然食品不会丢要他们的。所以超市采取应急措施,供应大批天然食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远超出超市为此多付出的成本。
但是,高价的天然食品真是价格定位策略的一部分吗?天然食品的确应该更贵:它的生产成本更高,保质期更短,运输费用也比普通产品更高。然而,就像你的卡布其诺一样,对于超市货架上的多数食品而言,原料只占其价格的一小部分。
我们不应感到奇怪,超市正是借着“天然食品运动”的东风,通过抬高价格来“宰”顾客。”
卧底在超市,作者发现了商家的小把戏,他们总是把天然的香蕉与“传统的”苹果摆放在一起,把天然的大蒜与“传统的”葱头摆放在一起。而行走在超市里边,你永远不会看到天然的香蕉与传统的香蕉摆在一起,也不会看到天然的大蒜与传统的大蒜摆在一起。因为那样的话,你会因为两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倒吸一口凉气。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商家很高明,“宰”你没商量。
在“天天平价”、“为您省钱”的背后,我们是不是真的得到了实惠?是不是真的省了钱?恐怕没有。因为商家经常“乱搞价格”。本来商家一整年可以只降价5%,但是他们在一年内却要降价两次、每次降价30%,要知道价格变动会给商家带来很多麻烦,因为他们需要更换价签和广告。可是商家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在这本书中,答案很明白:
“有些顾客到商店挑选,比较很久才出手购买,有些顾客则相反,所以对商店来说,最好是用高价套住忠诚的(或懒惰的)顾客的钱,再用低价吸引住便宜货买家。中间价位没有好处:价格不够高,无法从忠诚顾客那里多赚钱:价格不够低,无法吸引便宜货买家。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如果价格保持稳定,那么即使对价格最不敏感的顾客,也知道在哪里能买到便宜商品。所以商店不能坚持高价或低价,而应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
在商家的“价格游戏”中,只要你懒得动脑,就要掉肉,你敢不敢保证你没有中招?我想我是不敢保证的,比起那些退休的大爷大妈来,许多想在超市里省时间的人,你就得多花钱。
读家点评:卧底是黑色的,生活是多彩的
卧底总得要“揭底”,这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一位置身于人群中,隐匿在超市里的卧底经济学家,抛开专业理论,轻松揭开潜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相。但是生活是多彩的,只讲黑的一面,容易误导人们做黑而不是做红。
读此类的书就要注意了,不能只学到聪明,还要悟到高明。市场不只是是一场零和的游戏,你赢我输;还可以是负和的游戏,你输我也输;还可以是正和的游戏,你赢我也赢;就拿里面所说的保险业来说,保险公司如果只学到了隐瞒信息,可以赢得暂时的利益啊。结果是失去什么呢?信任,互不信任就是双输。如果帮助眼光再远一点,不是帮助投保人获得真实的信息,而是让投保人放心、安心、开心,就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结果是双赢——越来越久的业务。
“黑厚学”不如“红厚学”,互信者才能长久,互利者才能双赢,经商是这样,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其余“发现”略。本博文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财经夜读2010-2-6>思卓书坊栏目播出,欢迎点击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