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吗?!
--兼评文艺作品好不好到底由谁说了算?
对一本书、一部电视剧的评价,好不好?到底是由读者或观众即广大百姓说了算,还是由少数几个权势人说了算,这答案大概连争论都不必要。如果我们是人民的共和国,当然是由国家主人---广大百姓说了算;如果我们是权贵资本主义国度,自然就由权贵资本说了算。
改革开放之后,这类简单的问题,却变得复杂无比,搞不懂好端端的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人---广大的百姓说了却不算,话语权竟然落在既得利益集团手里,由几位所谓的专家,几位所谓的仆人,任其指鹿为马、黑白颠倒、胡言乱语,竟然成为平常事。
一、《蜗居》是否算作“性”书、“性”片?
读过《蜗居》一书,或看过《蜗居》电视剧的朋友们,相信书里或电视剧里的情景,会与现实生活的映像重叠,文艺作品重现了繁华大都市霓虹灯下一群小人物的生活情景。
《蜗居》正向我们讲述了新世纪的房奴、二奶、贪官的故事,让我们直面官商勾结、拆迁、房价、反腐等当前社会热点,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和矛盾。作者和编剧运用犀利的笔触和露骨的刻画,让人物与事件,权力和欲望,法律与生活,人性与兽性等在书中剧情里相互交织,构成社会黯淡的一面百态图,赤赤裸地呈现并展示给读者和观众。
相信60周岁的共和国人民大众,是有能力分辨并读懂《蜗居》,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荤段子、官场、性”方面上,就像读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人们从来也不将其当成言情小说来读一样。对《蜗居》的评价,全国绝大多数的网民读者和影视观众,绝不像我们广电部官员的理解那样,视为是一部以“性”媚众低俗的主题作品。
相信《蜗居》之热,是普天下百姓读懂和看懂《蜗居》的结果。因为《蜗居》是一部社会写真集,是部浓缩社会生活的精彩剧。
读者和观众认为,《蜗居》是现时代一部难得反映社会民生的好作品,是一部能够实事求是地揭露批判现实中黑暗与腐败的好作品。
二、共和国的文艺,到底应该为谁服务?
在社会主义中国,衡量和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只能一个,即能否反映现实、揭露矛盾;批判假丑恶,弘扬真善美;主持社会公道,伸张社会正义。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人民大众的文艺方向。
文艺到底为谁服务?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曾经说过,文艺一定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蜗居》用其现实主义的手法,对都市平民百姓的真实塑造,从海萍的歇斯底里,李奶奶颤巍巍的身影,小贝绝望的哀号,宋思明满脸的血,到海藻的迷茫,苏淳的无奈,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从网上网下,看评论、读观感,百种千态如雪片般,人们将书中剧里的精彩对白,放到网上众坛纷说,大家在海萍、李奶奶、小贝、苏淳等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万众纷议中,似乎没有看到有人对剧中的床上戏加以评论,因为那绝不是该剧的主题,也没有人会为此沉沦。正因为《蜗居》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中的黑暗面,说出我们百姓想要说的心声,所以才引起亿万人民大众的关注!
三、《蜗居》全书与剧情,向公众传递啥信息?
看了《蜗居》全书和剧情传递的各种信息,非常贴近平民百姓生活,在大众心理极易形成共鸣。《蜗居》火,为何因?一清二楚。
海萍:
海萍,海,即上海;萍,即是浮萍,意含贫穷之意。海萍外地人,上海没有根,就是上海的浮萍。海萍虽贵为白领,月虽有工资报酬,但为了和孩子生活一起,必须买房摆脱蜗居现状,只好节衣缩食,处于贫穷之中,代表了许多普通人的处境,城市贫民成了共同特征。
海藻:
海藻,海,即上海;藻,即是浮躁。代表那种承受不了巨大的生活艰辛,让大都市现实挤压出来的浮躁心态。海萍海藻,浮躁心态与不安定的贫穷生活构成姐妹关系。其上海、北京、深圳等全国所有城市均有,凡是生存压力大的地方,浮躁情绪就严重,白领更突出。
苏淳:
苏淳,苏,即是通输意;淳,即淳朴的读书人。在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凡企图用自己辛勤、诚实的劳动,来改变生活,只能算是个淳朴善良的愿望,结果输得很惨。
小贝:
小贝,小,即小小;贝,即悲剧。与苏淳同样,善良、诚实、执着、守候,结果只能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悲剧,幸运的是小悲剧。
宋思明:
宋思明,宋,即与水泊梁山宋公明之意,是圈子里的大哥;思,即通私;明,即明公实为私。宋思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和情欲私利。剧情昭示,此人天怒人怨、人神共愤,车祸即天杀。
陈寺福:
陈寺福,陈寺,即城市;福,即幸福。房价居高不下,就是因为有了陈寺福之类的大批开发商,与宋思明之类的贪官勾结,是幸福还是祸害,剧情和现实己经说明非常清楚。
马克:
Market,译成中国话,叫市场。美国人,说是美国市场。马克名言:“我在中国,在美国都得到了宋思明先生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要把海藻和她的孩子带到美国去,给他们全新的生活。”揭示官商勾结从国内发展到国际,中国官员与外国商人成功勾结,与美国商人勾结,给了很大的帮助,向美国市场输出国家利益,换个词便是,卖国。
结局:
马克,对于宋思明的回报,是一种贿赂期货;海藻,并不是非要和马克去美国,家人在机场为她送行,母亲,老教师意味深长地喊出了忧虑:“孩子啊,要小心!”
《蜗居》作者,一位移居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呼喊:中国,不是投靠美国,彻底美国化,才是出路!
四、《蜗居》是否反映反映社会百姓生活真实?
苏淳是否犯罪?
苏淳怎么也想不到,法律会使自己成为了两家船厂间争斗的牺牲品,其后莫名其妙地释放。苏淳想不通,到底是犯罪,还是没犯罪?苏淳的困惑和不解,表明对法律失去了信仰。苏淳合法权利受侵犯,平民百姓多数只有麻木和无奈。
苏淳得救让海萍更清醒认识到,只有权力和关系能帮助自己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后来海萍坚持说服家人,默认海藻做宋思明二奶的关系。从苏淳有罪无罪事件的戏剧性变化,道出了法律受制于权贵,被权势玩弄于股掌之中。无疑剥夺了象苏淳之类平民,通过正当法律手段,追寻公正正义的机会,抹杀了百姓对法治社会的信仰与希望。
拆迁正义在何处?
李奶奶,为争取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坚守城中村20平米祖屋,与房地产商斗智斗勇,其睿智和魄力让机敏老练的宋思明,也甘拜下风。李奶奶,最终不得不成为暴力拆迁的牺牲品,以生命的代价改变祖孙三代蜗居的命运。书中剧里真实再现城市化过程官商勾结、擅改规划、串通投标、暴力拆迁、捂盘惜售的种种场景,说来不过是现实社会中的冰山一角。百姓手握《宪法》,肩负《物权法》,却也办抗争开发商的“尚方宝剑”《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恶法,还要背负“暴力抗法“罪名。
宋思明与陈寺福赤裸裸的对话,警醒人们:利益集团为了达到目的,城市规划可改,招标可以操作,公共利益是由权界定,暴力拆迁制造血案可以抹平。拆迁上的淋漓尽致表现,从不断哄抬房价变相转移社会财富,到血淋淋的原始资本积累,让人明白什么叫掠夺。
法律在权力面前是如此苍白?
宋思明,“江州一秘”,身居要职,掌握大量社会资源。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表面道貌岸然,暗地四处培植势力,为了一已之私上下其手,典型的伪公仆形象。在宋眼里,一切事情皆可通过权力和关系摆平,而不惜以超越法律的底线和牺牲程序正义为代价。剧情大量事件问题的解决,小至如郭海萍获得工作机会,追讨欠薪等,大至如从派出所“捞出”涉嫌泄露商业秘密罪的苏淳,助陈寺福等房地产商土地拍卖中标、玩转房地产市场等,无不与宋思明手中的权力和资源有关。《蜗居》塑造了宋思明“成功人士”的形象,透过剧中人物海藻对宋及其背后权力和关系资源的依赖、市井小民海萍和苏淳等对所受恩惠的默认和认识转变,以及陈寺福之流对宋的顶礼膜拜等,使这种形象得到无限放大。权力的强势和无所不能使之超越法律之上,成为海藻、海萍和苏淳等为代表的社会大众心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法律蜗居一隅苍白无力。
五、《蜗居》书剧火了,让谁不高兴?
《蜗居》书与剧向我们讲述了房奴、二奶、贪官的故事,直面官商勾结、拆迁、房价、反腐等当前百姓关心与社会热点的问题。
众多房奴,看见《蜗居》书与剧讲出了大家的心里话,高兴还来不及呢?自然不会不高兴;众多二奶,看见《蜗居》书与剧描写了她们真实的生活,还原事物本貌,无可非议,在《蜗居》之前,网上尚有女大学生发表要当三四奶愿望宣言呢;不高兴的是谁,无非是贪官和奸商,看见《蜗居》书与剧揭露了官商勾结、暴力拆迁、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种种腐败恶行于光天化日之下,恼羞成怒,理所自然。
想不到的是,我们国家广电总局竟然容不下这么一部杰出的现实批判主义作品,国家广电总局竟然会下令封杀。用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批评电视剧《蜗居》是“靠荤段子、官场、性等话题来炒作”,社会影响低俗、负面。想不通的《色戒》较之《蜗居》更色更性,广电总局为何反让其通行无阻。
《蜗居》艺术地再现了都市白领海萍,拆迁钉子户李奶奶等平民生活,本身就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蜗居》说了“现在的房价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的更高,越来越高”的台词;《蜗居》揭了都市白领买不起房子的事实,揭了城市暴力强迁与房地产开发隐藏的猫腻;《蜗居》更是揭了官商勾结的种种腐败罪恶行径;《蜗居》只不过是艺术地还原了官场上的荒诞和下流。
这难道就是下令封杀的真实动机吗?《蜗居》用现实主义写法,揭露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恰恰是在规范社会风气的好转,让更多的人参与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监督。
看看今年来,中央查处的刘志华、郑少东、王华元、陈绍基、许宗衡、陈同海、李堂堂、宋勇、黄瑶等十多名省部级腐败高官,证实当前官商勾结腐败严重性与危害性!
六、围绕《蜗居》争议,带给民众更深层的思考
鲁迅先生曾经就《红楼梦》评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看似情言小说的《红楼梦》,可谓登峰造极!其博大精深处,就在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俗共赏,不仅仅是部爱情小说,更是部政治的隐本,超越过时代的反封建的模本。《蜗居》书剧成对之处,本身就象面镜子,照出现代社会人与妖,留给世人与后人评说考证。
《蜗居》好坏定论,不能由广电总局说了算,更不能由司长李京盛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仍是人民大众。因为任何艺术作品张扬力,来自民众,历朝历代皇帝想禁书,到底禁得了吗?
高房价,神州到处可见,这是不争事实。京沪津渝深等一线城市,已经把房价垒到了两万多元/平米,二线三线城市连县城,也都步步紧逼。房子涨价如潮涌,别说寻常百姓压得透不过气来,就连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贺铿,都发出“我是副部级官员,也买不起房”的慨叹。多少民众祖孙三代供不了一套房子,多少年青人从开始工作就必须为没有所有权的劣质鸽笼卖命。稍微敢于直面现实,就会从心底感到无比的惊恐,此种惊恐呈社会性漫延,将如大厦倾倒前的无助绝望预感。
我们民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总视安居乐业和谐生活为理想。平民百姓没有指望多么富有,只要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有所依托,子孙后代幸福生活有所展望,男耕女织夫妻恩爱有所尊严,然而,我们碰到个风气败坏的时代,老百姓的梦想一个个地破灭。每天听到的不是惊心动魄的暴力强拆,造成自焚死伤,就是电闪雷鸣般的这涨那涨价,涨声一片,罪魁祸首全因高房价而起。
高房价泡沫,谁在吹大并不断推波助浪一路攀升?没有官商勾结行吗?如任志强之流,无良房地产商,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如茅于轼之流,无良理论家,就是美国豢养的经济精英,亮点竟是“房子不是为寒士建的”“寒士应该买不起房子”!这些21世纪的奸商砖家,尚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朝杜甫诗人的胸怀还不如!
我们说时下官场,许多官员不信马列,崇拜权力金钱,虔诚迷信,沉浸情欲,荒诞黄色成不争事实。前天落马的陈良宇、昨天中箭的许宗衡、今天垮台的蔡志强,哪一个不是道德败坏、生活腐化?连中纪委的高官不得不坦承90%以上的落马贪官有色情问题,腐败向两头发展的事实,证明了《蜗居》具有艺术的真实性和批判性。
文艺作品重要的是要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关键要看你敢不敢对现实主义展开批判?
七、为亿万房奴呐喊,《蜗居》有资格获诺贝尔奖
房子原本是民生必需品,如今建房并不为了住人,更不属于穷人,成了少数人搜刮财富的工具,官员政绩的催化剂。城市是越来越漂亮,但不属于穷苦百姓,不属于原来长期居住的居民,他们从繁荣市区被赶到偏远区域!
70后80后的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们,却痛苦挣扎在生活的边缘。表面上大讲民主大讲法制,实际上许多地方与基层,却让贪官奸商一手遮天,于是高居不下的房价,伴随《蜗居》的热播,交织成2009年底的一道特殊风景线。《蜗居》在亿万民众中的威力不亚于原子弹,是中国房价的大克星,有望为中国夺得第一个诺贝尔奖!
理由一:《蜗居》让房奴觉醒。郭海萍和苏淳两个名牌大学毕业白领结合一起,却始终买不起房子,其妹子郭海藻为房子光荣献身,看似小说、电视剧,却不是,因为是房奴们的血泪史,是血淋淋的时代生活现实,其精典话语:“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理由二:《蜗居》叫房奴清醒。看清高房价背后奸商与贪官真实嘴脸。世界金融危机,大萧条是常规常理。唯独中国高房价一枝独秀!许多地方尚未脱贫,许多民众才解决温饱,可是赖以生存的房价,却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如今房子不是给人住,而是供投机囤积炒钱用!
理由三:《蜗居》为房奴呐喊。呐喊有多种,鲁迅的呐喊最为著名。一个蜗牛力量太小,但有《蜗居》上阵助威,汇集了亿万蜗牛的吼声,就能排山倒海。《蜗居》一书的发行,电视剧的热播,网上网下的呼应,成了房奴们声讨怒吼!高房价把房奴逼到了天涯海角,高高的泡沫,不知何时能房奴的核裂变中瞬间涨破倒塌!
《蜗居》的呐喊,将会解决亿万中国房奴的最大问题——住,如同袁隆平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难道这还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吗?!请世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