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西方经济学中,没有心理学的位置,只是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卡尼曼和一位心理学家之后,情况才有了飞跃性的变化。其实研究金融的人,早就注意到了心理对金融运行的影响,而在实践方面,更已经反映在市场操作中了。经济学理论属于后知后觉,需要为此找出理论依据。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经济学界鼎鼎大名的人物,阿科洛夫是诺贝尔奖得主,而席勒教授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在行为金融方面有突出成就。但是,本书并非枯燥的经济学研究论文,而且,这样一个崭新的思想也暂时不可能用严谨的数学模型表达,所以文字通俗易读,重在给出新的观点和启发。
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传统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所在:
像大多数同行那样,我们的确相信,亚当•斯密关于为何有这么多人就业的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我们也愿意相信,在某些约束条件下,亚当•斯密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优势也基本正确。但是,我们认为,他的理论不能描述经济体系中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多的波动,也不能解释经济为什么会坐上过山车。而且,从亚当•斯密那里得出的经验之谈,即无政府或小政府,也是没有根据的。
亚当•斯密的思想实验正确地考虑到人们理性地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人们当然是这样。但是,这一思想实验并未考虑到人们受非经济动机的支配,而且没有考虑到人们的非理性程度或者被误导的程度。概而言之,它忽略了动物精神。
那么所谓动物精神是什么呢?作者说:
动物精神这一术语在古语和中世纪拉丁文中被写成spiritus animalis,其中animal一词的意思是“心灵的”或“有活力的”。它指的是一种基本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 但是,在现代经济学中,动物精神具有略微不同的含义。它现在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用来指经济的动荡不安和反复无常;它还意味着我们和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之间的特有联系。
作者甚至认为:
经济危机,例如当前的金融和房地产危机,主要是由不断变化的思维模式引起的,这种见解与标准的经济思想背道而驰。但是,当前的危机见证了思维变化所起的作用。事实上,危机正是由我们不断变化的信心、诱惑、嫉妒、怨恨、幻觉,特别是不断变化的关于经济本质的报道引起的。
让经过正统经济学教育的学者接受“思维引起经济危机”的观点,这简直是天方夜谈。作者必须将自己的理论解释建立在坚实的论证基础上。为此,作者在第一篇里描述动物精神的五个不同方面,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经济决策的。这五个方面分别是:信心、公平、腐败和反社会行为、货币幻觉及故事。作者指出其理论基石是信心,以及信心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反馈机制,正是这种机制放大了各种扰动。在该书第二篇论述了这五种动物精神如何影响经济决策,并说明它们在回答以下八大问题时,如何起着关键作用:
第一,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
第二,为什么中央银行家们迄今为止有控制经济的权力?
第三, 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
第四,为什么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
第五,为什么为将来储蓄如此随意?
第六,为什么金融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易变?
第七,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
第八,为什么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族裔世世代代在贫困中挣扎?
对于作者的这番“惊世骇俗”的议论,不一定每个人都会认同,但确实带来了深入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