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孔子的教育观

书评人:梁学善 2009-10-25 09:31 赞[0] 收藏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孔子的最大理想也是从政。他多次感叹说,如被国家所用,三个月可使国家改变面貌,三年可以卓见成效,达到他所向往的周王文武时代的天下为公,近者悦之、远者怀之、四方百姓向往归顺的理想境界。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句话是说,一个善于唱歌的人,往往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来;同样,一个善于教育的人,往往能使学生接受他的理想和抱负,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于是,困厄的孔子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寄托在了教育上,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孔子的教育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有教无类。孔子大胆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首创私人办学之风,不论贵贱、贫富、智愚,长幼,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悉数给予教育。有人讥讽孔子招生何其杂也,说孔子收徒不定条件,来者不拒,随便什么人都照收不误。  二、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如此众多,而且每人资质、秉性各异,怎么把这些人教育成才呢?孔子的办法是分门设科,因材施教。

三、教学相长。讲到古代的师生关系,人们总会提到师道尊严。认为师生之间壁垒森严,老师十分威严,动不动就斥责或施之以棍棒,甚至有人还把孔子作为提倡师道尊严的第一人。事实是,孔子对学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也很民主,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一部《论语》记载了大量孔子师徒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教学相长的故事。

四、全面教育。孔子认为,一个统治者首先是一个卓而不群的君子,君子应做到智者不惑、全者不惧、勇者不忧,并且要多才多艺。

  五、一视同仁。在孔子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弟子,他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亲疏厚薄之分。
  总之,孔子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其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创立儒家学派,形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学思想,提出言行一致、改过迁善、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原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整理编写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代文化典籍,以及培养了大批人材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贡献而言,万世师表的称谓是当之无愧的。

 

孔子评传

作者:匡亚明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0-12-01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