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讨论使人聪明

书评人:梁学才 2009-08-24 21:05 赞[0] 收藏

讨论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讨论能使人聪明。
    首先,讨论可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同一件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讨论交流,可集中众人的智慧,使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更符合实际。正如肖伯纳所说:“假如俩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他们俩彼此交换,每人仍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他俩各有一种思想,进行交换,结果他俩就各有两种思想。”肖伯纳说得再浅显不过了。交换思想,不但不会使人失去什么,反而会使人的知识倍增,使思想更开放,更灵活,更富有。
    其次,讨论以对话形式表达思想,必须调动视、听、说各种官能协调活动,并伴随情绪情感和人格感染等多种心理活动。而大脑的生理结构表明,大脑网状结构控制情绪情感,它给智力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提供动力,是大脑活动的动力系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思维品质(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独创性)产生的影响,远比我们已经认识到的要多。讨论,特别是平等的、激烈的讨论,更能激发情绪。简单地说,智力活动不能没有情感活动的参与。学校和家庭教育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经常开展讨论。
  
  第三,讨论使神经活动及时得到反馈,有助于大脑的信息活动在动态中调整、综合,从而使知识的准确性、有用性、牢固性、灵活性大大提高,使知识成为有用的活的知识。著名美藉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就十分推崇讨论、争辩的学习方法。他说,中国学生爱面子,怕出错,怕显得无知,有意地躲避一些辩论,而美国学生往往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把知识学了进去。他们的知识体系中漏洞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才。因为老师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他们善于吸收和发展学科中的合理内核,他们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辩论中踢除糟粕和谬误,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而中国学生往往是全盘接受。他们的导师也不喜欢自己的学生论辩和考证,不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位置上去。杨振宁受过中美两种教育传统的影响,他的话是值得借鉴的。
 

聪明过人

作者:熊宗谊 编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