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从表面来看好像是不同学派间的思想之争,但就其本质来看则是围绕如何构建未来社会的制度之争。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春秋战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文化定型的时期。从经济上讲,这是公有经济向私有经济转变,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家庭生产方式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从政治上讲,这是国家由间接管理天下的分封制向直接管理天下的郡县制转变,中央政府由松散的联邦体制向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转变的时期;从文化上讲,这是德礼思潮兴起,既讲“德治”又讲“礼治”,既讲强化政府权威又讲对政府权威加以制约的百家争鸣的时期。
2008注定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此开始出现转折,中国式的西式管理思想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出现拐点。所谓中国式的西式管理即指建立在历史渊源的中国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风风火火被运用了30年,但30来,单纯地就经济发展而言确实有所成效,但负面的代价却异常巨大,如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的环境污染,畸形的经济结构和腐化的社会风气等都是一味地“崇洋媚外”所酿的苦果。基于此,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反思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重视,中国管理究竟继续西化还是更多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主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