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专业化分工需求,在这过程中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产品的创新、人们的消费习惯、市场成熟度、政府监管等都会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对传统服务业的变革产生着深远影响。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信息技术的突破也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形式,从而催生和引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也直接推动和影响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方式的完善。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服务业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比重逐步上升。在美国,IT设备的投资占现代服务行业设备总投资的75%以上,信息技术已成为“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先导力量;由信息、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服务科学与技术在全球的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成为全球科技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
我国现代服务业作为正式的政策阐述,其概念最早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被正式提出。现代服务业在我国兴起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具有一定的阶段超前性,是依托信息技术的阶段性成果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和知识含量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有别于传统服务业,其突出的特点是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源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在满足人民大众最终需求的供应环节中不断细分并通过市场进行服务交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其整体水平以及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偏低,200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1%,仍低于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在全球服务业容纳就业人数急剧增加之时,我国服务业就业劳动力比重不仅远低于OECD国家的64.1%%的平均就业水平,甚至还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40%以上的水平;服务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结构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