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潘嘉来,浙江杭州市人。主要学术活动,2000年七月出席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作题为《摄影的文化阐释》的主题发言并荣获[优秀论文奖]。2002年十月,出席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现象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提交了题为《从现象学到现代新儒家的存有论》的论文并入选《视觉的思想》论文集。一九九六年始,在《中国摄影》、《新华语言摘》、《东海》等刊物发表论文和散文作品数十篇。
出版者作有《摄影的文化阐释》、《鉴识潘天寿》、《楠溪江宗族村落》。
林锡旦,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事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工作数十年,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理事,现任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科科长。发表论文有《试论工艺美术学》《活化苏州工艺资源新思路》等,出版著作有《苏州刺绣》《寒山寺志》(重修本)。
内容简介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的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
林先生送给我们的见面礼是一本25万字的《苏州刺绣》——他刚刚出版的一部新著,看来《中国传统刺绣》的写作是非林先生莫属了。读了林先生的书稿后,悟出的一个道理,原来刺绣才暗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参与人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图像方式。它的影响力肯定超过了绘画,因为人们可以将刺绣穿在身上,而在民间,刺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想一想,在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世界上有一半人一代接一代不停从事着刺绣这样一种精细的手工劳作,刺绣甚至已经变成了她们的生存方式,这还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文化课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