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钱伯海教授1928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分配到丰门大学工作至今。历任厦门大学经济系、统计系、经济学院的副主任、主任和院长,共达32年。并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统计学会第1-3届理事会副会长、长四届理事会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和由他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计28本,其中几本属于新学科的著作,发表论文约100篇,累计近1000万字。先后获得十几项国这级和省部级的奖励。并五次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客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前不久,又获得国家教委组织和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孺子牛金球奖》荣誉奖和国家统计局局长方面的奖励和表彰。
在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他受委担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体规划组组长多年,直接参与研究和制定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书汇集的,就是他对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进行系研究的系列成果。
内容简介
社会劳动是三次产业劳动的和称。本书是作者从我国改革开放,认定第三产业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革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引发的种种疑惑和非议。而对劳动价值论进行系统研究的系列成果。通过长期研究,作者确认“疑惑”和“非议”主要导源于过去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研究,存在理论扭曲和疏漏,因而写出系列文章,对有关扭曲及其渊源进行系统分析和阐明。但内容远非此限,它广及价值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范畴的多种含义,不同的价值理论,价值范畴内含的变化,价值、价格与产值,价值规律与按劳分配规律,以及其他有关价值理论的系列问题。不仅进行质的规范性研究,而且提出公式,对不同价值构成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书为论文或专著,包括30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七篇——《科技和产力与劳动价值论》较为集中地反映作者的基本论点,论据和思路。本书主要作为经济理论、实际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