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湘应教授,1934年生,四川自贡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后留校任教,曾担任表演教研室主任、表演系主任。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第十、十一届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七、八届市政协委员。
张应湘最早于1978年率先运用西方现代主义的手法进行教学,排练了第一部特殊风格的话剧《我为什么死了》获得很大成功,这在近期中国话剧发展上被认为具有启示性的尝试。嗣后,于1982年又在教学中成功地排练了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著名话剧《物理学家》,这部戏在话剧教学和导演领域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和观众的赞扬,为此,他作为成功的导演被邀请参加1982年《戏剧报》主办的京、沪两地著名导演会议。
内容简介
作者在戏剧上潮中也做过名种实验,1993年改编上演小剧场话剧《北京人在纽约》就是一例,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对戏剧的现阶段发展的问题,思考还缺少深度,特别是在理论上还不能非常清晰地有个说法,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教学上作者也做过一些理论探讨,现在是需要更加系统化,比如名剧和难剧在教学中的地位,比如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力等,有些经验和问题是共同的,值得同行和爱好者引以为戒的。本书对表导艺术的观点是鲜明的,记录了作者近18年的思考和心得,记下了作者从艺40年的足迹,如果它能对同行和后学留下某种思索借鉴或者回忆,作者感到无限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