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俞校明,男,1969年生,浙江诸暨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专业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才。长期从事会计审计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省厅级以上10项,主持和参与省新世纪教改课题三项(主持一项,作为主要参与人(2/5)二项),主持或参与省级精品课程两门(主持《审计》、主要参与(2/10)《基础会计》),院级精品课程2门。获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过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系统论文二等奖、全国第二届实践教学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9部。
内容简介
本书名为《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起意于笔者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深感现有的会计理论专著中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尚显缺乏或者研究缺乏深度。举例来说,对会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实质重于形式、稳健性、可靠性、相关性等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特别是结合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原则研究显得不足。再比如,一些诸如哲学原则或映射中国古代文化并影响至今的中庸、对称、脆弱性等在会计理论特别是实务中的应用研究就更少,换句话说,对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比较充分和深入,但涉及应用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不够。出于这一理念,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审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财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每个专题下面既有会计基础理论分析,更注重会计理论的应用分析。
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理论专著一般都侧重会计研究方法、历史发展等内容,主要描述目前的会计理论和流派以及对当时存在的各种观点的陈列,进行分析或讨论创新成分较少。即使进行分析或讨论,一般也只是小心地指出各个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其理论发展成为折中派。有学者认为,写一本会计理论著作一般有三种主要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只记录描述现行的最新会计实务,不试图建立一个完美的会计理论框架。只是根据会计专业团体的权威公告建立一个粗略的理论框架。这种途径提供的会计理论可能对实务非常有用,但可能满足不了理论研究者的需求。第二种途径是忽略纷繁复杂的会计实务,尽可能地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但大多数人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即使做了这种研究,也很难对会计实务产生直接而显着的影响。第三种途径是结合描述来讨论会计实务,会计专业团体的权威文件,学术协会的半官方观点,有关学者的研究及观点,同时笔者对此加以评论并提出意见。本书运用第三种途径,其中创新的地方在于:
1.运用了哲学的观点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来指导会计理论研究,比如中庸观点、对称观点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2.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争取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的突破,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在会计审计中的运用研究。
3.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其若干会计新领域(下推会计、表外筹资、衍生金融工具问题等)中的应用分析,及其在现行会计实务和法规建设中的运用不足分析、审计援助制度设计、CPA职业道德三角框架体系构建等研究,为有关决策部门制定和修改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