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科学,对于帮助医疗卫生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增强自律意识,培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合格的医学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我国古代《黄帝内经》、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就蕴涵了丰富的医学伦理学思想。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和深化,社会体制的变革,传统的医学伦理道德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冲击,使其发生了震荡和嬗变,从而为医学伦理学研究和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本教材力求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医德建设、医德教育的实际,力求新颖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重点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金融危机、医疗卫生突发性事件,不仅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必然会给医疗卫生和医药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既要从医疗技术方面,也要从观念意识方面去适应这种影响和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法制化建设,在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的行为、保障医患各方合法权益的同时,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为医学伦理学提供了大量新的研究课题,也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科学的背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三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是医学科学在服务领域、科研方向、发展趋势、观念意识方面的一次革命性变化,也要求医学伦理学扩展自身领域,拓展研究范围。四是适应规范执业医师资格的需要。医疗卫生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医务人员面对的是人,是人的宝贵的生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自我规范和自我完善。医德水平的高低、医德修养的好坏,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