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新,1965年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执行所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高级研究学者。财政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主任,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颁发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3)、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颁发的“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2004)、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9)、上海财经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08)等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人的接见。兼任社会工作主要有: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理事,世界经济学会、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兼职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与转型国家经济。出版《向市场经济过渡:俄罗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苏联俄罗斯卷)等专著6部,在《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次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改革内参》、《新华月报》、《经济研究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和俄罗斯经济转型为案例,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和青木昌彦开创的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对不同的经济转型方式、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借鉴俄罗斯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制度移植和制度陷阱的概念。在国内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紧密结合,对中国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对指导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书将经济转型看作是整个的制度变迁过程,而制度变迁既有制度设计,也有制度移植。对后进经济体而言,为了尽可能快地赶上先进经济体,多数采取了制度移植的方法。包括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但是,从先进经济体移植来的正式制度一般都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发生了冲突,导致制度陷阱的形成,致使移植的成活率不高。如何摆脱陷阱,本书作者认为出路在于将移植来的正式制度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进行融合的制度创新,这一过程要求是渐进的并加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基本思路,本书从俄罗斯的私有化和中国的金融制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结构性制度变迁,并进一步展开对俄罗斯和中国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制度陷阱如交换的非货币化、偷税漏税、官员腐败等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作为补充,本书还进一步阐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理论界对1990年代经济转型指导思想和进程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认识到移植西方的先进制度必须与本国的制度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普京的治国理念和思想正是这些反思和批判的集大成者。
本书还从经济转型的模式、绩效等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成功地进行改革开放30年最基本的经验: 在加强国家作用的同时坚持渐进的转型方式,将移植来的正式制度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经过长期的磨合与变形,使其适应中国的制度环境,表现出来的是成活率高。这也是本书研究的基本结论。而俄罗斯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西方移植了大量的制度,表现出来的则是严重的制度冲突并深陷制度陷阱而不能自拔。普京对俄罗斯八年来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中国的经验,使俄罗斯终于走上了复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