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高艳青(1972- ),河北保定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教师。200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政党思想政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在《理论与改革》、《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并参与多项相关领域课题研究。
内容简介
高艳青博士的研究尝试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社会转型使社区的功能日益突出,社区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社区建设的过程同样是精神文明的提升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第二,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真正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而其成果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而社区这一人们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恰恰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机制和平台。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结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第三,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管理和社区精神都与精神文明有着紧密联系。社区服务是社区精神文明的窗口;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社区环境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撑点;社区管理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区精神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追求。从六个方面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现实路径。
以上结论虽不能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但或有所启发。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长足进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将不复存在,这样,也就无所谓城市了,但社区是永远存在的,我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将是一个永恒主题,由此,高艳青博士的关于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是值得永远进行下去的。期待高艳青博士能继续保持勤奋为学、不懈探索的精神,力争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能够百尺竿头进一步,为新时期中国社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更为出色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