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楚辞》一书,既非出于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自战国至东汉,历三四百年,共分五个阶段(参见汤炳正《楚辞编纂者及其成书年代的探索》)。至东汉后期,增辑者王逸撰《楚辞章句》,并附入自己的作品《九思》成十七卷,即后世流传的十七卷本。逮及宋代,因其篇第混并,乃考其人之先后,重定其篇第。而《楚辞》一书的纂辑过程与篇目内容,也透露了“楚辞”二字的意义:即屈原辞赋以及宋玉以下的汉人伤悼屈原、以事名篇的拟骚辞赋或骚体赋(参见李大明《汉楚辞学史》)。这一内容与体制上的界定,决定了我们论述《楚辞》一书时,往往以屈原及其作品为重点的描述特点。人们既称之为“楚辞学”,又称之为“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