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冯跃,人类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法国巴黎凡尔赛大学春天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获法国人文商业基金会(FMSH)博士后研究项目资助.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比较研究项目。现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人类学、青少年社会工作等。冯跃博士参与了若干著作的编写,主要发表的论文包括:《对独生子女教育学研究议题的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88)、《教育人类学研究取向之多维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1、《多维视角下的学习不良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1、《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庄孔韶、冯跃(《社会科学》,2006.1)、《一个“好孩子”的成长史——教育人类学口述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57)、《中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之比较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等。
内容简介
冯跃博士正是从文化传递与人性转变的双重视角出发,卷入我国北方一所县城中学的日常生活,深入观察、分析和探讨这里的教育模塑过程以及个体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人性转变的新尺度。对这一过程的评论标准亦来自诸多文化参照下对人类文明共有要素的认同、族际与群体问的理解与沟通方式,以及大量社会经济相关要素的介入等等,这些均成为作者建构教育的期待与实践内涵的重要根据。这里的“期待”,既包括既定的社会文化规范,又暗含着行动主体本身的“实践感”,其中,“实践”是指“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互动过程,而“实践感”则是先于认知的,它从现有的状态中可以解读出场域所包含的各种未来可能的状态,于是我们得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图景是何以呈现的。作者的论述还聚焦于学生、教师和校长等不同角色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