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胡起望,1933年7月2日,胡起望出生在风景优美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清波门直道36号的一个职员家庭。三岁时母亲辞世,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全家人依靠父亲的工资维持生活,可以说家境并不算富裕。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为父亲就职的交通银行杭州分行被迫迁移,而先后举家迁到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龙泉等地,生活很不安定。胡起望在战争动荡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杭州,胡起望考入杭州树范中学读书。父亲升任襄理,亲友也多方照顾,生活景况也逐渐好起来。然而,到新中国成立前一年,又因为父亲长期生病,收入减少,加之国统区通货膨胀,物资供应短缺,因为全家生活都是依靠父亲的工资,胡起望家的生活状况又急转直下,他也转学到杭州安定中学。杭州解放后,l951年7月,胡起望又转学到上海南车站路大同大学附中一院读书。在这所高中读书期间,胡起望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年后,中学毕业。通过第一次全国高校统考,旋即考人南京水利学院学习。但在这所大学仅仅读了一个多月,1952年10月又分配到当时全国少数民族研究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瑶语专业,学习瑶语。在大学期间,曾深入到广西省兴安县两金区财喜乡老书村盘瑶聚居村落,去研究瑶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学习瑶语。进村后,和瑶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了与当地瑶族民众的感情,在已有瑶语学习基础上,也学会了讲地道的当地盘瑶话。后来到这一带瑶族地区调查时,老乡还会问他:“你是哪个村子的?”
内容简介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毕竟是一个自西方传来的学科,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几十年来又多次受政治运动的干扰,所以与我国一些传统的老学科相比,中国的民族学无论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个比较年轻、比较薄弱的学科。因此,今后本学科的重点是加强民族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建设。为此,我们认为需要长期坚持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了解和借鉴国外学者有关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翻译、介绍国外一些经典的名著,又要随时掌握国外研究的动向,将其最新的代表性作品翻译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和同行。
二、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继承我院50年来的传统,坚持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实地调查,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总结,为建立独树一帜的、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理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