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导论,开篇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背景,阐明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通过文献综述回顾背包旅游研究的进展,从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背包旅游的已有研究进行理论审视,总结和提炼有关背包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并指出其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章确立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四章首先界定背包旅游和背包旅游者的定义,厘清背包旅游者与其他类型旅游者的区别;然后从国际范围内考察背包旅游发展的历史,分析其空间格局和基本规律,进而过渡到对国内背包旅游实践发展的回溯,归纳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目的地空间分布特点。本章最后一部分比较国内外背包旅游发展的不同特点,指出两者在历史背景、旅游流向和产业引导上的差异。第五章是本书的关键部分,该章利用国际旅游组织和作者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对背包旅游的主体——背包旅游者群体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主要针对两大群体进行分析:一为国际背包旅游者(包括旅华的国际背包旅游者);二为国内背包旅游者。从人口统计和社会行为两方面将两者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第六章根据第五章的分析结果,阐述这一群体的战略价值,也即背包旅游对中国的总体影响,揭示背包旅游者的市场性及其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意义。第七章是本书的又一核心部分,把对背包旅游目的地影响的讨论,从第六章的整体影响,缩小到对一个特定背包旅游目的地区域的个别影响,聚焦于滇西北的虎跳峡地区,以该地区的徒步旅游线路为案例,对背包旅游者作用于当地社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第八章是前述实证研究结果的最终落实,架构我国背包旅游建设的支撑体系。第九章归纳本书研究成果,并提出更待研究的问题。该章对研究成果的归纳不止停留于对每一章基本论点的概括,而是将所有章节串联思考后,提炼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