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又字仓石,别号缶庐、苦铁,又署破荷老缶,大聋等,七十岁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其父清举人,兼究金石篆刻。十七岁时四乡饥荒,逃难在外五年,困苦难堪。回乡后,刻苦求学,二十二岁补试秀才,至五十三岁曾保举任安东县知县,一月辞去。二十九岁到苏州,在潘伯寅、吴平斋、吴大溅处获见古代彝器及名人书画。从杨岘进修文艺,钻研诗、书、篆刻。书法以石鼓文最为擅长,一变前人成法,力透纸背,独具风骨。篆刻初从浙、皖诸家入手,上溯秦汉印,不蹈常规,朴茂苍劲,前无古人。自称三十写诗,五十学画,与并时画家蒲作英、胡公寿、张子样、陆廉夫等交好,尤与任伯年相契。初从赵之谦上溯扬州八怪以及石八大、陈淳、徐渭,运以金石书法入画。笔墨坚挺,气魄厚重,色彩浓郁,结构突兀,一笔一画,一枝一叶,无不精神饱满,有金石气。名满天下,画风震撼当时,影响后世著缶庐诗存、印存、吴昌硕画集多种。
内容简介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优秀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用}并加以弘扬光大,这也同时是当代人的责任。
丛书以中国古代绘画史为基本线索,围绕传统绘画的内容题材和形式体裁两方面的分别立册;以编辑典型画家风格化的作品和名作为主,注重技法特征,艺术格调和范本效果;从宏观把握丛书整体体例结构并丰富其内容;对当代人喜闻乐见的画家,题材和具有审美生命力的形式体裁增加立册数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画家、美术理论家撰文做必要的导读;按范本宗旨尽可能酌情附辅相关内容,以缩小读者与范本的距离。有关古代作品的传绪断代、真伪优劣,这是编辑这部丛书难免遇到的突出的学术问题,我们基于范本目的,一般沿用著寻成说。在此谨就丛书的编辑工作简要说明,并衷心希望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希望为更多的人创造条件去了解传统中国绘画艺术,使《荣宝斋画谱·古代部分》再能成为滋养民族绘画艺术土壤的营养,为光大传统精神,创造人民需要且具有时代美感的中国画起到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