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姚先生得益于陆俨少先生的,一方面是笔墨,另一方面是章法。陆先生在章法处理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一种随机生发的创作方式:他只打腹稿,从一个角一个局部开始慢慢生发开去,完成后全局却有非常好的气势和效果。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我想恐怕很少有人能像陆俨少先生本人那样纯熟地运用,但姚先生却能将这种随机生发构造能力,画面处理的灵活性,以及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学得非常到位:与此同时,他又有比较理性严谨的画面整体安排和结构考虑,仅此看来,实属不易。
姚先生的作品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其中画面构图和山石、河川、云雾、树石的结构安排,龙脉起伏变化非常丰富,这种变化丰富的景致是真实的自然界中很难看到的,是通过对画“理”和物“理”的解悟、加工、理想化的产物,是比客观现实更高、更典型、更集中的人间气象。这正是姚先生作品的艺术性质所在,如果仅仅是模拟客观现实,那我们不能说他是一种非常高妙的艺术;如果完全是行不由径,凭自己的兴致随便涂抹,而没有对于物“理”和画“理”深刻的观察和研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也就往往成为了我们所说的“涂鸦”,而非真正严肃的艺术创作。姚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尺度和分寸把握得很好,并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作为陆俨少先生的助手,他在山水画教学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很多出色的学生。
总体来说,我认为姚耕云先生具备了相当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修养,他的才华在其有生之年并未充分显现和发挥出来,他本应有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和显示自己艺术境界的黄金时期,然而,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的他不仅是浙江画派和全国画坛的重大损失,更成为了我们中永久的遗憾。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姚先生人如其名,虽然人生短暂,但正因他永不停歇地“耕耘”山水画艺术,才能取得如此令后人钦佩的“收获”。今天,先生“收获”的作品有幸集结出版,实属令人欣慰之事,故我赘述上言,望先生的才华和精神能够指引并鞭策中国画坛的后学们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