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虽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儿子长大成人,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以使其向往学习;又曾以割断纺机上织物之举,启示为学须坚持不辍之理,使孟子终成大器。这便是有名的“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佳话。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与万章等几个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