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二○○四年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开始,我们对展览如何操作、如何不流于一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全面的调整。全国性的篆刻展经常在办,但大抵是请投稿者将平时积累的印稿选出几枚贴成印屏,似乎考查的是平时成绩,而缺乏每一个展览之所以为展览的个性品质与学术要求。于是,从二○○四年开始,我们对篆刻评展的投稿设置了一些必须的专业门限。比如要有一方大印,要有一方多字印,要有命题印,此外,还对投稿的印蜕形式风格作出了前置性限定:在那一年,是指出必须要有〔唐宋官印〕与〔元押〕的印章形式;而在两年后的今天,则要求必须提交〔封泥〕与古玺形式的作品。这当然明显增加了投稿作品的难度与门限。每一个投稿作者,不能仅仅把过去所刻的、或应酬的印蜕贴成印屏即投寄展览。而必须专门为这次展览创作镌刻几方可能并不擅长的封泥、古玺或官印、元押等风格的作品——某位刻细朱文或浙派特别得意的篆刻家,完全可以对〔封泥〕形式束手无策。但这就是挑战:挑战你未知的、挑战你不擅长的。这当然就有了一个学术研究与探索的含义,当然更有了一个对印人素质与全面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