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宁皮影戏图册的面世,无疑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一件大事。海宁市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仁们,在当地文化部门的领导下,能够花大力气,把这样一大批濒临失传而又弥足珍贵的稀世珍宝抢救出来,经过精心编排,汇印成册,公布于世,实在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能够为这样一本书作序,也是我的荣幸。
我们知道,皮影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作为一种道具戏,它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巧妙结合,长期以来成为中华民族艺求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曾经还传播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史料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求流播情形推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至迟起源于2000车前的西汉。早期的皮影戏。主要活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一带。大概在宋室南迁时,皮影戏传入浙江。宋代钱塘人吴自牧《梦粱录》,记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杭州的民俗风情颇详,其中就提到了当时有“弄影戏者”。说在汴京时还是用素纸雕簇的,后来改为用羊皮雕形,彩色妆饰,可见杭州的皮影是在开封皮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所创新的。那里还提到了“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看来那就是当年在杭少州城里十分叫座的“名角”。明代有一首《看灯词》,说的是那时候在杭城南瓦看皮影的情景,诗云:“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当年风光,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