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本书分《综论》、《食史篇》、《食论篇》、《食艺篇》、《食珍篇(上)》、《食珍篇(下)》、《食养篇》、《食俗篇》、《食礼篇》、《食事篇》、《食典篇》11篇,及《中国烹饪大事记》、《历代(商至民国)名厨》、《中国烹饪教育机构》、《历代(夏至民国)名菜及其起源》、《右代(原始社会至民国)名点及其起源》、《主要名菜馆及其起源》、《中国烹饪社会团体和组织》、《中国的烹饪教育》、《中国现代食书名录》等十一个附录,共180万字。
二、本书各简篇按各自要求,系统地论述了另烹饪的起源和发展。其纵向走势自考古 发掘“北京人”用火熟食开始,按各个历史时期,循序论述。如《食史篇》突出烹饪的历史进程;《食论篇》论述各历史时期名人名著对烹饪发展的影响;《食艺篇》论述刀技、火侯、调味等厨艺的发展;《食珍篇》论述名菜、名点的起源、发展和传说轶事等等。
三、本书论述范围只限于与烹饪有关的“食”,不包括茶、酒、饮料、炒货和罐头食品。
四、本书崇尚学术研究,对目前尚有争议或不同看法的问题,采纳主流的观点或论据比较充分的观点,但并不意味着否定或排斥其他观点。
五、本书各篇前,均载有一篇介绍本学科学内容的概论性文章,以便于读者掌握要领。
六、本书《食珍篇》所收录的名菜名点,大多属于当时较有影响,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菜点。民国以后,烹饪业发展迅速,美点佳肴层出不究,因限于篇幅,只能择要收录。
七、附录《历代(商至民国)名厨》所收名厨,系择要刊录。
八、本书末页附有《笔画索引》及《汉语拼音索引》,供读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