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是按照解放区战场发展的规律划分章的段落。第一章,解放区战场的形成(1937年7月--1939年春);第二章,解放区战场的大发展(1939年春--1940年);第三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建设(1941年--1943年);第四章,解放区战场的反攻(1944年--1945年9月)。这样的划分,是力图体现历史的发展与逻辑的展开一致;而有些问题的论述,则可相对集中,不拘泥于时限,如解放区的建设。总之,本书既非严格按照时序的编年史,亦非各自成篇的论文集,而是人体上依照历史发展顺序,突出重点,侧重于理论分析的专著;在内涵和写法上,又与一般抗日民主根据地史或人民解放军的军战史不尽相同。例如,第一章,着重阐明由于解放区战场的形成而出现的战争史上的奇观一一敌我之间的包围与反包围,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论持久战》)。第二章,着重探讨解放区战场大发展的必然性和巩固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巩固的辩证指导方针,并阐明了解放区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第三章,通过对解放区建设的论连,说明抗日根据地不仅是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依托(小后方),而且成为民主中‘国的雏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的战略任务,包含着抗日与民主、 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两大历史主题。第四章,着重阐明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的态势和最后举行战略反攻的条件及特点。
抗日战争的解放区战场,不是孤立的。 它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又与世界各个反法西斯战场有密切联系。因此,本书讲解放区战场发展过程的国际国内形势时,注意正确叙述以下三种关系及其演变:中日关系,国共关系,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