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情况千差万别,古来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取得的成就当然也有所不同。分析起来,有关的因素大体有如下数条:
第一,各地区江河湖泊之多寡及距海远近不同,直接影响着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桥梁主要用为跨水设施,水多之地则桥多,反之亦然。东南地区号称“水乡泽国”,又临近海洋,海湾众多,虽有舟楫航渡,更需桥梁便利交通,故东南地区桥多。反之,西北地区建桥便较少。
第二,各地区交通道路发达与否,也直接影响着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桥梁也是一种道路,其两端无不连接一般的道路(包括近代以来的铁路)。也就是说,桥梁作为“跨水路”、“越谷路”,只是某条交通道路的一部分。所以交通发达、道路纵横、路网细密之地必多桥梁,反之亦然。这样的地方当然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而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地区并不固定。一般来说,国都所在地区往往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如秦汉和隋唐时期的关中、河南地区等等;其次,内外贸易条件良好、商业繁荣地区整个经济必然发达,如宋元时期的泉州地区等等。这些地区的桥梁建设比他处自然要好。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基本上可以说五代以后,特别是南宋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已超过北方,那里的桥梁建设事业也远比北方兴旺发达。
第三,各地区文化科学发展状况与桥梁建设情况密切相关。桥梁是科学技术的结晶,是文化艺术的光环,在文化繁荣、科技先进地区,自然能造出更好更多的桥梁,这是不言自明的。
其他如民族习性、地方风俗以及材料资源、地形地貌等差异也对各地区桥梁建设产生种种影响。
上述诸因素决定了中国各地区古桥的分布原先就不均衡。现存古桥的分布情况,首先与其原有疏密状况有关。其次,某一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洪水、大火、地震等天灾和战争、动乱、饥疫等人祸对当地古桥势必造成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还有维修保护不力带来的恶果等等,都会造成该地区古桥留存较少甚至荡然无存;反之,某一地区天灾人祸少且维修保护得力,则原有古桥必能较多留存。再其次,建造材料和工程质量的差异也关系到桥梁存世时间的长短。凡此种种,便使我国现存古桥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现存古桥的分布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北少南多;西少东多;西北特别少,东南特别多。比方说,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五省区(合计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0%以上)现存古桥的总数,还没有福建一省(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的1.3%)多。但北方有的省份如河北省等,现存古桥并不少,而且还保存有特别著名的古桥。
根据现存古桥分布上的地域性差异,同时考虑到古桥种类、风格等方面的地域性差异,也为了方便读者旅游考察,本书将分章胪述北京地区、北方地区、苏州地区、泉州地区、西南地区及南方其他地区现存著名古桥的情况;又考虑到山水园林桥有其特殊性,自成一族,而且观赏价值、研究价值乃至实用价值都值得重视,故另立一章,专述全国现存此类古桥,也大体按照北京、北方、东南和西南的顺序。园林桥大都短小精巧,不宜多费笔墨细说,本书在此专章中将作“集锦式”处理,个别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