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尸子,名尸佼,战国时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90年至前330年间。由于留传下来的史料极少,后人对他的生平事迹及著述详情知之甚微,所以现今研究起来颇感困难。
关于尸子其人和其书,可从两方面看:一是考察尸子生平,二是据《尸子》中文字来讨论其学术思想。先谈其人,据刘向《别录》云:“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人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可说是最早关于尸子的文字。班固《汉书。艺文志》杂家《尸子》条有自注云:“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人蜀。”刘向、班固,距战国时代都不算遥远,但这两位两汉时代的太史学家与大校勘家述及尸子生平事迹及著作也只是三言两语而已。就在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颇为详细地记载了商鞅的生平事迹,但根本没述及尸子,所以对研究尸子来说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尸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常重耍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即所谓“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转型期。尸子的杂家思想对当时与后世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尸子》一书兼合儒、道、名、法诸家思想于一炉,内容丰富多彩,思想多元,独具特色,反映出战国时代的学术精神。在中国思想史上它自应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长期以来仅存辑本,今人对它已了解不多,希望通过这次翻译介绍,使它得到更多的关注。